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ID:20584615

大小: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3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_第1页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_第2页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_第3页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_第4页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前,对大多数作物的育种来说,育种家可供利用的亲本材料有几百甚至上千份,可供选择的杂交组合有上万甚至更多。由于试验规模的限制,一个育种项目所能配置的组合一般只有数百或上千,育种家每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究竟选用哪些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对配制的杂交组合,一般要产生2000个以上的F2分离后代群体,然后从中选择1%~2%的理想基因型,中选的F2个体在遗传上是杂合体,需要做进一步的自交和选择,每个中选的F2个体一般需产生100个左右的重组近交家系才能从中选择到存在比例低于1%的理想重组基因型。育种早期选择

2、一般建立在目测基础上,由于环境对性状的影响,选择到优良基因型的可能性极低,统计表明,在配制的杂交组合中,一般只有1%左右的组合有希望选出符合生产需求的品种,考虑到上述分离群体的规模,最终育种效率一般不到百万分之一。因此常规育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育种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机遇。   生物个体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育种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研究这些基因在不同目标环境群体下的表达形式,聚合存在于不同材料中的有利基因,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品种。生物数据可

3、以来自生物的不同水平,如群体水平、个体水平、孟德尔基因水平和DNA分子水平等,各类生物数据为作物育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尤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生物信息数据库积累的数据量极其庞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整合技术,可资育种工作者利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的定位结果也难以用于指导作物育种实践。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将在庞大的生物信息和育种家的需求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育种家的田间试验之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

4、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1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相关基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主要作物的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拟南芥、玉米、水稻和小麦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基因定位和QTL作图研究为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计算机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生物领域的高技术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生物信息学遗传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飞速发展,3大核

5、酸序列数据库,即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uropeanBioinformaticsInstitute,EBI)维护的EMBL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NCBI)的GenBank数据库和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JapanNationalInstituteofGeneticsCenterforInformationBiology)的DDBJ数据库,截至1992年1月总计收录核酸序列数据只有59317条,共77805

6、556碱基对;截至2005年3月,3大数据库收录的核酸序列已经达到43118204条,共计47099081750碱基对,年份间呈几何级数增长。2002年,国际3大机构PIR(ProteinInformationResources,蛋白质信息资源,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EBI和SIB(SwissInstituteofBioinformatics,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将3个蛋白质数据库PIR、SWISS-PROT和TrEMBL合并组建了单一的权威性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截至2005年5月24日已

7、经收录了1748002条蛋白质序列共计555158414个氨基酸。在这些数据库中,有关植物DNA序列主要来源于拟南芥、玉米、水稻和小麦等。   水稻作为模式植物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学研究一直走在其他作物的前列,是第一个完成测序的重要农作物。我国在2002年完成了世界首张籼稻基因组草图,与Syngenta公司完成的粳稻基因组草图同时发表在Science。随后完成了粳稻(日本晴)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是世界上首先完成的2条精确测序水稻染色体之一。同时还完成了籼稻(广陆矮4号)4号染色

8、体80%的精确测序以及水稻4号染色体着丝粒的序列分析。上述工作的完成使我国水稻基因组测序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所有这些序列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数据成为全世界科学界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些海量的序列信息给高效、快速的基因发掘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若干研究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但是,如何收集和处理这些DNA和蛋白质信息,并在作物改良中加以应用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分子标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出基于Sout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