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ID:20581627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_第1页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_第2页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_第3页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_第4页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则双周讨论会第155期暨读书会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999年10月8日 天则经济研究所第五次读书会暨第155次双周讨论会摘要 《道德情操论》与中国引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杨春学(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凭借着对英文原版的精深把握,他指出了两个关键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情操”应为“情感”,而同情应为“同感”。他首先提起了所谓的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下简称《道》和《国富论》(简称《国》)在利他和利己、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仁慈同感和自利等问题出现的表面对立。他认为《道》和《国》是不矛盾的。在《道》中,斯密与霍布斯·孟德维尔等前辈一样

2、一再指出,“每个人在本性上首先主要注重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且,“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上肯定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和能力关心自己的利益”,任何其他人都无权越俎代庖而宣称自己比当事者更好的判断他自身的利益。斯密还在《道》中指出,“无论可以假定人如何自利,在人的本性中还存在着某些本原,使他关心其他人的命运,必须考虑他们的幸福,虽然他从这种关心和考虑除了看到它时的愉快之外一无所获。”通过将自利和其它本原统一在一起,亚当·斯密为自利奠定了道德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道》对自利的上述三方面分析,为自利的合理性、正当性找到依据,斯密才能在《国》中写道:每个人都有“改善自身状况的愿望”,

3、但是怎么改进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的手段,这手段最通俗、最明显。”“每个人改善自身状况的一致的、正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家财富和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这不断的努力,常常强大得足以战胜利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上面一段描述中有一个问题是存而不论的,即自利和其他本原的统一问题。斯密将同感定义为引导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并同当事者分担由他所处的情境的人类天性。通过同感,如果我这个实际上的旁观者对行为人的处境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就会同情他的动机,认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反之,则是不正当的。但由此还不能绝对肯定行为人行为

4、的善恶,还需考虑此行为是否符合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而这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由我们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赞同与否定的反应中得以认知。我们不仅以旁观者身份评判别人的行为和性格,而且也会且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良心和道德上的评判。此时“我”就被分成两个,“第一个旁观者;……第二个行为者……。第一个我是法官,第二个我是被审查者”。通过对自我行为的评判,我产会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作为行为者,我们会为了得到别人更深刻的“同感”而尽量抑制自己感情过分强烈的流露,这种努力将形成“克己自制”(self-command)的美德;作为旁观者,我们会渴望达到与行为者在感情上更完全的一致,为此努

5、力激发想象的活力,这种努力将形成“仁爱”的美德。斯密还认为,“尽管自爱永远不可能是一种美德行为的动机”,但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所培养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品德如“节制欲望”、“坚韧不拔”、“勤劳”等虽然不像“仁爱”那样属于伟大的美德,却完全可以把它们视为是“非常值得颂扬的品质,理应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赞同”。具有这些品质的有德性的典型原型就是产业革命初期“市民社会”或“商业社会”中的中下层平民。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特权可供利用,只能凭着节俭、机敏、诚实、进取、谨慎、自利等品质艰苦努力,在扩大社会财富的劳动过程中实现自己获取财富的目标。”“中下等阶层,他

6、们‘走向致富之路’与‘走向道德之路’在多数场合很庆幸是一致的。”在经济世界中,政府不要试图充当经济教会,官员们不要自以为是地扮演上帝杨鹏(云南省人民政府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为公室)“看不见的手”是一切西方经济自由主义论的根本基础,尽管它在《道》中和《国》中仅各出现一次。与《国》一样,《道》没有就“看不见的手”这个提法进行说明,但与《国》不同的是,《道》全面系统的阐述斯密的宗教哲学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分析出“看不见的手”的真正的内涵,找到了《国》这宏伟的经济学大厦的哲学基础。亚当·斯密的宗教哲学有三点核心内容,这三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道》的基本骨架:第一点,在

7、宇宙观上,他是和谐论者、目的论者,他相信造物主及其所控制的宇宙、社会一切都必然的服务于造物主完美的终极目的,在根本上是和谐的;第二点,在人性论上,他相信人是由造物主支配的,个人意志的自由就在某种程度上是上帝意志的自由,因此个人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和谐的;第三点,在认识论上,他是不可知论者,认为任何个人对造物主的深远意图是无法全面理解的,对支配自己行动的那些根本性力量是难以自觉的。因此,人虽依自利的本能而行动,但这些自利行为终归是服务于造物主确定的目标。从宗教哲学的角度看,仅相信造物主及其所控制的宇宙、社会的本质和谐与完美不一定会得出个人自由的合

8、理性的推论,关键还在于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