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7857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事件触发器:网络监控更智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事件触发器:网络监控更智能~教育资源库 事件查看器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了,通过事件查看器,我们可以查看服务器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DNS服务器的运行情况,系统的资源调用、网络访问等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常常可以成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潜在威胁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及时的对系统的故障、潜在威胁进行处理,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转,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但是,通过事件查看器查看系统相关日志文件,必须是我们网络管理员主动去查看,并且还要细心的审核每一条记录,这样才能清楚
2、的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件。如果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能否让系统自动提示我们呢?其实通过事件触发器即可轻松实现这一目的。 一、事件触发器映像 事件查看器早已耳熟能详,那这个事件触发器又是怎么回事呢?从WindowsXP开始,windows就引入了事件触发器这一概念,只不过在Windows中很少会有人用到此功具,倒是在服务器上用好了,常常可以事半功倍。事件触发器程序允许对本地或远程计算机创建触发器事件,当特定的事件发生时,自动给网络管理员发送信息等。 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执行eventtriggers/
3、?命令,可以查看事件触发器所支持的三种用法,这三种用法分别是创建、删除、显示触发器事件(如图1)。 图1 二、触发器命令参数了解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事件触发器主要包含三条命令,而我们所有需要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这三条命令进行的,而三条命令中也以Eventtriggers/create最为重要,也是要使用得最多的一条命令。并且Eventtriggers/create的后续参数还是相当多的,通过Eventtriggers/create/?可以查看详细的参数及参数的具体作用说明(如图2)。 图2
4、 删除和查询命令同样可以通过添加/?参数的方法来了解详细的参数说明。 三、事件触发器应用 这里主要应用一下Eventtriggers/create命令,这里要实现的目标是,当域用户登录windowsserver2003域失败时自动给管理员发送一条报警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步:开启策略审核。在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中,执行开始→管理工具→域控制器安全策略打开域控制器安全策略设置窗口,依次定位到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审核策略,双击右
5、侧的审核登录事件,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勾选失败项应用登录失败审核策略,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使策略生效(如图3)。 图3 第二步:创建触发器事件。首先创建一个批处理文件,假设名为AlertHack.bat,内容为send10.150.221.201帐户登录失败,请检查系统日志。然后创建一条事件触发器,命令如下: Eventtriggers/create/tralert/lsecurity/eid529/tkf:AlertHack.bat 这时一条名为alert的触发器便创建好了(如图4),当有用户
6、登录失败时,系统便会自动发送一条消息帐户登录失败,请检查系统日志的信息至IP地址为10.150.221.201的机器。 图4 当在事件查看器的安全日志中有ID为529的失败审核出现,那么它就会向管理员所在的机器发送一条报警信息,管理员收到消息后就可以去事件查看器中查看日志,查找此事件更详细的描述,在529事件中,将会记录登录的用户名及登录者的IP等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往往就可以发现哪些是正常的失败登录,更重要的是发现那些可疑的登录尝试,比如对管理员账户的登录尝试等,从而可以将被动检查日志变成主动
7、监控,让系统更加安全。 四、小结 在事件触发器中,较为关键的一点便是EID,EID就是事件查看器中系统日志的事件列所对应的标号,如果想获得某一未曾发生过的事件EID,则执行一次相应的操作(如想知道IIS服务被停止的EID,可以手工将IIS停止一下来获得该事件的ID号),从而获得事件的正确ID号信息。 另外事件触发器一旦创建便不会自动消息,即便是注销、关机、重新启动都不能使之消失,想清除某一事件触发器,必须使用Eventtriggers/delete进行删除。 上面只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8、,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出更详细的事件触发器。虽然Eventtriggers在配置过程中,并没有提供窗口界面,也没有一些专门的解发器程序好用,但是因为其为系统自带,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并且也不用担心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只是日常的应用,并没有非常大规模的事件触发操作需要配置,使用系统自带的事件触发器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2下一页友情提醒:,特别!上一页12友情提醒:,特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