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75892
大小:25.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王焘“中灸轻针”历史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佚事】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约于公元670年,出身官宦世家。从小体弱多病,酷爱医书。其祖父王珪——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为官清廉善谏,与魏征齐名。曾是李渊大儿子李建成的老师。母亲——南平公主,身体羸弱。父亲——李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王焘,母亲南平公主身体也不好。他十分孝顺,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还阅读了大量医书,寻找灵方妙药,也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为了治好母亲,放弃了高官厚禄的职位
2、,选择长期在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且“七登南宫,再拜东掖,便繁台阁二十余载”,他在那里度过了20多年的时间,如,积累了大量医学资料。为编写《外台秘要》打下了基础。后来,他被贬职到房陵,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百姓得了瘴气,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依照随身携带的验方施治,竟然把即将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来,由此,他便决心发愤编写医书。卒于公元755年,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1“重灸轻针”思想的产生与社会背景有关1.1唐朝的社会经济和儒释道教的盛行王焘生活的时代(约公元690~756
3、年),即武则天天授元年至唐肃宗至德元年,其间共66年,正是初唐至盛唐的鼎盛时期。“开元末年西京东都米价一石不到二百钱,布帛价也很低廉,海内安富,行人走万里远路,用不着带武器。”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宗教哲学也都有高度发展,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的局面,各种宗教行为皆以社会经济为基础,以服务政治为目的,三教对唐初政治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王焘出身于儒宦世家,因此与其他医家相比他的医学思想具有比较正统的儒家思想,他强调学术的实用价值,认为作为治病救人的医学,最能体现“仁者爱人”的效果。因受
4、儒家重现实、重人文的传统影响,所以王焘对生命与疾病的理解就更加偏向现实客观,而较少有成仙的幻想及鬼神的阴影。并且当时朝廷重视医药,“主上尊贤重道,养寿祈年”,文人仕族以治儒兼能习医为荣。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王焘认为,面对文化和经济水准低下的劳苦民众,应从实际出发,使更多的黎民百姓能自如地应用简、便、廉、验的灸法进行保健医疗,自我救护,在其《外台秘要》中不录深奥、有杀人之险的针刺方法,而唯取灸疗是与当时的社会意义有关。唯其如此,才无须“外请名医,傍求上药”,自行灸治,把灸疗法广泛地推广于“水陆舟车,客
5、途旅次”,以及穷乡僻壤之处,岂不是“人人和缓而家有华佗”吗?1.2隋唐灸法与针法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从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时期,临床很少用针法,而灸法得到飞速发展,不仅针灸家用灸,中医(以方药著称的中医)也喜用灸法,甚至连民间老百姓也常用灸法,灸法广泛应用,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医家与重要的著作,如魏·曹翕《曹氏灸经》、晋·陈延之《小品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唐·崔知悌《骨蒸病灸方》以及王焘的《外台秘要》等。《曹氏灸经》是继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又
6、一部灸法专著,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学的兴盛起了良好的先导作用。隋唐时期也非常重视灸法,《备急千金要方》中灸疗多于针疗,《外台秘要》则径取灸疗,不用针术,云:“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说明此时我国灸疗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王焘注重灸疗的应用,指出:“适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故《外台秘要》“不录针经,唯取灸法”。另一方面,六朝时期“服饵”遗风尚未消除,在士大夫阶层还有一定市场。如唐太宗即服进献的丹药而中毒
7、死亡。其时王焘对这种“服饵”之风已有看法和认识,这从《外台秘要》卷三十七、三十八中可见端倪,尤其在“乳石论”中,主张以灸疗保健,废除服饵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重视灸疗做法也切中了一时之流弊。为此他在“十二人明堂图”中对腧穴黑点者为禁灸穴,朱点者为灸病良穴,以黑圈标记者为一般孔穴,并明确指出,朱墨分明,“人并可鉴之”。这也是唐初兴起的灸疗可以预防疾病,可以强身保健思想的体现和发挥。如《千金要方》即有新生儿刚娩出后,“灸颊车以防噤”,南方人可以用灸预防“瘴疠”。《外台秘要》卷六“霍乱杂灸法二十六首”
8、就载有灸法可防止霍乱诸证发生。卷三十五“小儿初生将护法一十七首”记载:“小儿初生当灸、粉、絮、熨之,不时治护”。均说明王焘重视灸疗是对唐代兴起的灸法保健疗法的继承,也是其重灸思想形成的根源之一2“重灸轻针”思想与个人经历有关王焘一生为官,既非医学名家,也没有显赫的文名,其生平,史无详考,只是在《新唐书·王珪传》后附其小传云:“焘,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病,弥年不废带,视絮汤济。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因以所学作书,号《外台秘要》,讨绎精明,世宝焉。历给事中、邺郡太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