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75082
大小: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选题参考1.“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2.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3.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4.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5.《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6.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黄静)7.《史记》与《左传》女性形象塑造之异同(黄静)8•论《史记》对《左传》人物塑造手法之继承(黄静)9.《史记》与《汉书》实录精神之比较(黄静)10.论《史记》对《三国演义》叙事之影响(黄静)11•论《史记》对《水浒传》叙事之影响(黄静)12•论《史记》对《西游记》叙事之影响(黄静)13•论《史记》对《红楼梦》叙事之影响(
2、黄静)14.《史记》人物形象悲剧性探析(黄静)15•论《史记》士阶层形象的悲剧性(黄静)16•论《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形象之异同(黄静)17•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黄静)18.论《史记》中的对比手法(黄静)19.论汉代骚体赋中的情感寄托(黄静)20.论屈骚与汉骚抒情之异同(黄静)21•论汉赋对《史记》创作之影响(黄静)22.论汉赋对汉乐府民歌之影响(黄静)23.论汉赋与汉乐府民歌现实批判性之不同(黄静)24.《诗经》与汉乐府中弃妇诗之比较(黄静)25.论汉代骚体赋向汉赋演变之成因(黄静)26.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黄静)27.论汉乐府诗的叙事成就(黄静)28•论《古诗十九
3、首》中生命意识的觉醒(黄静)29•论《古诗十九首》中的时间意象(黄静)30.《诗经•国风》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之比较(黄静)31.《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解析(黄静)32.论《古诗十九首》的悲剧情感及根源(黄静)33•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黄静)34.论《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黄静)34.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黄静)35.《诗经》与汉乐府婚恋诗中女性形象比较(黄静)1.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吕海龙)2.从英雄神话看中西方英雄观的异同(吕海龙)3.从始祖神话看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吕海龙)4.从灾害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吕海龙)5.《诗•周颂》与西
4、周的农业礼典(吕海龙)6.《诗经》宴飨诗的政治意义(吕海龙)7.从祭祀礼俗看战神蚩尤崇拜(吕海龙)8.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吕海龙)9.《诗•邶风•燕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吕海龙)10.《怀沙》、《惜往日》与屈原心态探析(吕海龙)11.《左传》楚灵王的形象分析(吕海龙)12.《左传》的应对辞令之美(吕海龙)13•从《左传》记事看“礼”的重要性(吕海龙)14.《左传》对后世小说成创作的影响(吕海龙)15.《国语》与我国史官文化(吕海龙)16.《橘颂》写作时间与主题考(吕海龙)17.浅论《国语》的崇德重礼思想(吕海龙)18.“买椟还珠”新说(吕海龙)19.唐宋文化转型动因考辨(吕海龙)
5、20.唐代科举应试科目流变考(吕海龙)21.科举对唐代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22.科举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吕海龙)23.科举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吕海龙)24.姓氏文化与唐前家族文学(吕海龙)25.唐前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异同(吕海龙)26.唐前古典小说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27.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28.儒道互补在唐代文人身上的烙印(吕海龙)29.魏晋玄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30.由衣食住行的差异看汉唐文学的不同(吕海龙)1•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吉玉萍)2.试论苏轼“以诗为词”(吉玉萍)2.晏殊、晏几道词比较(吉玉萍)3.论秦观词的感伤情结(吉玉萍)4
6、.论周邦彦词的结构艺术(吉玉萍)5.论稼轩词的忧患意识(吉玉萍)6.试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吉玉萍)7.冯梦龙的民间文学观(吉玉萍)8.冯梦龙小说与民间故事(吉玉萍)10•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特征(吉玉萍)11•从《救风尘》看关汉卿的喜剧特征(吉玉萍)12.冯梦龙的醒世思想与三言的教化倾向(吉玉萍)13.《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吉玉萍)14.《诗经》与“楚辞”比较论(吉玉萍)15.楚文化与“楚辞”(吉玉萍)16.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吉玉萍)17.论屈原的人格美(吉玉萍)18.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吉玉萍)19.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吉玉萍)20.略论《九歌》
7、的艺术成就(吉玉萍)1.论赋比兴在汉乐府中的新变(丛玲玲)2.论汉乐府的纪实性(丛玲玲)3.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中批判精神的比较(丛玲玲)4.论“美刺”在汉赋中的消长(丛玲玲)5.汉赋中的道家思想(综论或比较研究)(丛玲玲)6.论汉代纪行赋(丛玲玲)7.论汉代述志赋(丛玲玲)8.两汉大赋异同论(丛玲玲)9.司马相如、扬雄异同论(丛玲玲)10.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丛玲玲)11.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丛玲玲)12.论《诗经》的婚恋诗(丛玲玲)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