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

ID:20569800

大小:1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2014年11月检测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柳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2014年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2014.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命题范围:参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2、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语文全国卷命题范围。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

3、”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

4、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体现了一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得以继承和发扬,就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

5、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应当说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予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评价。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柳州高级中学2012级高三

6、11月检测·语文试题第10页(共7页)】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其本人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在西周王朝建立后,“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准是用不用周礼,这一标准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C.对于

7、“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孔子论说虽不多,但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D.到秦汉以后,孔子“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被历代儒家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继承并发扬,但其历史作用并非总是积极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礼”本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后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B.从西周到春秋末,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这些少数民族是不行“周礼”的。C.孔子评价管仲,原谅了其某些方面的不足。

8、这体现了一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得以继承和发扬,就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D.孔子提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之说,是认为“夷狄”因不行“周礼”,故在社会秩序和文明程度上均比不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