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

ID:20567498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_第1页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_第2页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_第3页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姚志刚顾伟黎明 潘瑜(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11)摘要:中国杂交籼稻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粳稻的种植面积约800多万hm2,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约为3%。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育种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关键词:杂交粳稻;粮食安全;对策人类对杂交种优势的认识和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5000年前,我国就有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具有超亲优势的记载。公元1673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叙述了养蚕业利用

2、杂种优势的事实。农作物的杂种优势是18世纪中期德国学者Kolreuter(1763)在烟草中首先发现的。达尔文(1866~1876)在广泛研究了植物异花授精和自花授精的变异情况后第一次指出玉米具有杂种优势。Shuli(1914)注意到玉米自交衰退,杂交有利的现像,提出了杂种优势的概念,对于推动杂种优势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1、前言水稻的杂种优势研究始于19世纪。1926年,Jones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引起了各国育种家的重视。1950年日本学者胜尾清用中国红芒野生稻与日本粳稻藤坂5号杂交育成的

3、藤坂5号不育系。1966年日本学者新城长友育成了具有钦苏拉包罗Ⅱ细胞质的包台型(BT型)台中65不育系,绝大部分粳稻品种对它具有保持能力,但恢复系难于寻找。没能在生产上利用。美国、印度、前苏联、菲律宾也相继开展了这项研究,但还末能完成“三系”配套。我国育种家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在洞庭早籼中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并在1966年《科学通报》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受到当时国家科委的重视和支持。开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先河。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南红农场的水

4、沟边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史称“野败”,为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经全国协作攻关于1973年实现了籼稻“三系”配套。这项高科技迅速用于生产,使我国水稻生产实现了高杆变矮杆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被称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我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和进展与籼稻相比是步履艰难,时至今日,末能实现粳稻生产的杂优化。据统计,2005年全国种植杂交粳稻面积不足3%。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回良玉请袁隆平院士赐教良策。袁隆平提出

5、重新启动杂交粳稻协作攻关的建议。国家农业部为此启动了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04年3月在海南三亚召开了全国杂交粳稻研讨会,2005年秋在天津召开了第二次杂交粳稻研讨会,2006年9月在沈阳召开第三次全国杂交粳稻研讨会。一个重振杂交粳稻的研究热潮正在兴起。                                   *注:作者开展杂交粳稻研究,得到了吴让祥研究员大力支持和指导,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此致谢。41、我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我国从事杂交粳稻研究的元老是云南农大的李铮友教授。他在1

6、965年从台北8号品种中发现雄性不育株,后用红帽缨测交转育,育成滇Ⅰ型不育系。1970年以后,全国各地从云南引进滇Ⅰ型不育系,先后转育成一批新不育系,如辽宁农科院的丰锦A,浙江台州所的76-27A。日本育种家新成长友等于1966年育成BT型不育系台中65A,1972年9月由中国农科院引进,1973年开始,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利用台中65A进行杂交转育,先后育成BT型不育系达100个以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育系有湖南农科院罗孝和育成的黎明A,并与辽宁农科院扬振玉合作,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用于生产的杂交粳稻组合黎

7、优57,于1975年实现粳三系配套。我国开展杂交粳稻研究较早的科研单位和育种家有:湖南农科院的罗孝和、朱运昌,新疆农科院的黄明安,辽宁农科院的扬振玉,江苏农科院的汤汝庚,上海农科院的袁勤,安徽农科院的李成荃等一批元老派。他们为杂交粳稻的研究做了艰辛的探索。但是在利用“野败型”不育细胞质转育不育系方面始终未能找到恢复系;利用BT型和滇Ⅰ型转育不育系,通过“籼粳架桥制恢”可育成粳型恢复系,但优势都不很明显。许多育种单位对这项研究纷纷下马。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杂交粳稻应用于生产的代表性不育系有:湖

8、南农科院的黎明A、中国农科院的京引66A、浙江嘉兴的农虎26A、安徽农科院的当选晚2号A和江苏农科院的六千辛A等。主要组合有:当优C堡、六优C堡、当优9号等。在两系法杂交粳稻研究方面,湖北仙桃市石明松在农垦58中发现在夏季长日高温不育,而在秋季短日低温下转为可育的突变株,首创育成我国第一个两系法水稻雄性不育系——农垦58S。我国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为世界瞩目,有关国家除大量报首外,还积极开展这方面研究,育成了一批光温互作或温敏型不育材料。如美国科学家从品种M201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