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6661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谈中国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中国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近十多年来业界掀起的“电影热”等现象的产生,电影创作对“讲好故事”的创作蓝本的追求使其在选择时不断拓宽题材范围,并结合以青年群体需求为主,在电影受众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模式,且在近十年的内地影坛创作出一批以青春叙事为主题的作品。 一、受众心理与“青春想象” 在互联网上发行的小说改编成为影片是最近几年在电影界十分“走俏”的现象,趋势也呈普遍化。例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雨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电影的改编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这一系列的改编创作
2、都是在最近的几年完成的,且影片及小说的题材多以青春生活为主旋律,究其根源是互联网文学本来就流行青春文化和受众群体年龄普遍偏低。所以电影需要市场,就要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的电影要符合观众的心理。所以,将互联网文学改编成电影也可以说是对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审美取向的一次“课题调查”。 青年一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心理机制的影响下一定会让观众产生关于互联网文学改编电影的“年轻时期记忆”。这是一种自我角度、经历、社会环境共同促进下凭借具体体会到的电影片段、镜头、剪辑机制,目的是为了满足观众对于曾经的缺憾有一种弥补之感,在此基础之上受众群
3、体还会体会救赎的释然。从这一层面来讲,其已经上升到哲学化、艺术化、逻辑化和整体化的高度。“青春影片的想象”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青春想象”具有象征性,它象征的是一种带有时间、艺术特点的集合体,代表的是一代青年人的理想与渴望、无奈与坚持、思想与期许。艺术的共同性让这种象征有了比较平稳的形式和作用、意义。所以这是青年一代人的思想、心理和审美的一种象征性的意向体。 因为青春想象的镜头感和背景性特点,所以对电影本身的象征性研究有助于分析其本质,其实质所传达的如下: 青年一代人群希望得到理解,其内心深处更是对成功充满
4、渴望。在观看取得成就的画面和片段时,会将自己的人格带入其中,下意识地鼓励自身。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男主角能够俘获女主人公芳心的原因是其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在单纯的年少时光中,这种自信的性格被萃取了具体的形象感,旧式胶片的手法和唯美背景的烘托都在无意之中表明了导演的艺术倾向。与此同时,赵薇作为导演在一定形式上也加强了这种倾向的张力。观众在观影过后会心生效仿感,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如果自己也那么做会取得一样的成就。电影的大部分片段在观众的心中被扩大化,电影本身也就成为成功样本效仿的对象。 一旦具有弥补性、自身价
5、值实现、梦想的成就等方面的认知,观众的心理需求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当电影进入观众意识的一刻,就已经被观众的感性主观地加工、美化和剪辑。在电影中,会有很多被观众认为经典的对白、场景、剧情等,大多数都是关于爱情的。例如,告白的片段,分手的剧情等。观众更倾向于恋爱中心理活动的描述:以前的情侣关系,现在的天涯陌路;在一起耗费了好多努力,而到别离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句话,一个转身;在情侣之间有隔阂的时候,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使这个人情商很高,在现任与前任之间熟练地徘徊,也终有劳累的时候;人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会明白,一段爱情中,本来
6、和谐温馨,一旦一个人破坏了这段爱情,这破坏掉的就是另一个人的梦想;而一个人亏欠另一个人的是一个曾经承诺过的世界。这些桥段都是来自电影《失恋33天》,这些心理描写已经在青年一代的观众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成为路人皆知的经典。 唯美性表达的是对电影情节的一种极端性渴求,是青年一代追求自身价值、展现人格的一种形式,是对自我意识彰显和创造性心理的暗示。唯美性也代表着与世俗不同的遗世独立感。青年一代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得到成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甚至是对抗旧式制度的心理。为了满足这一类人群的需要,互联网文学改编电影在原著本就唯美的桥段基础
7、上,与电影的优点相联系。通过对背景、伴奏、光影、镜头角度的把握来掌控局面。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角沈佳宜和男主人公柯景腾并排坐在椅子上交流的片段引起了无数观众对于青春单纯情感的共鸣与回忆,校园类青春电影的风格就在这一刻被锁定。 通过上面的论述,通过对互联网小说改编成电影这种趋势产生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研究,人们会发现:年轻观众的青春想象是一种自身的暗示、打破传统的模式、对美的渴望,具有对不能够接受的现状的无奈和反叛的特点。 二、“青春想象”之上的自我救赎 青春想象是年轻一代人在挫折中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这种
8、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形式和内心机制作用下酝酿而产生的知觉性感受,其哲学性本质是“救赎”。救赎这一定义出自西方宗教。在西方历史中认为人本就是不纯净的,人之所以活着即是为了偿还自己的罪行,不然自己的内心就会产生苦恼与困惑。所以,从广义上剖析的话,这种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