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62553
大小:3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3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说,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农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目标。1、以市场化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2、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发展老路,走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一是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发
2、展农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通过企业化的方式发展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引导农户联合进入大市场。三是用先进的理念和科技经营农业,将农产品加工业和部分种养业企业化、规模化,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创造较高的综合生产力,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效率。3、以工业化为主导。就是依托已有工业体系对县域工业化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确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乡工业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县域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把发展配套产业作为县域扩大对外开放的主攻
3、方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4、以城镇化为支撑。城镇化是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变革过程。要以城关镇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及特色的城镇。进一步改革城镇户籍制度,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良性互动。5、以农民增收
4、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地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来展开。只有县域经济搞好了,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增加,农业及农村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三)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1、新型工业化—发展县域经济的主线(1)县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一是比较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根据竞争定位,选择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提高产业市场生存能力。从各个县域经济要素的比重结构来分析,比较优
5、势一般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劳动力资源三个方面,其中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地理区位等;资本资源主要指资本量和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源主要指人才和人际关系。如果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少,就应该发展资本密集产业,生产资本比较密集的产品,使用资本密集的技术。反过来,如果一个地方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少,则应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生产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品,使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技术。从自然资源优势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基础。各地应根据本地的要素禀赋结构,找准各自的比较优势,找
6、到有自己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出路。我国各个旗县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从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利用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打造特色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对特色传统产业,要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努力争创新的优势。对新兴特色产业,要集中力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县域经济上水平、上档次。全国县域经济十强之一的浙江绍兴县,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纺织城,走的正是特色经济道路。绍兴县发扬传统的轻纺优势,全力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
7、中心。以工业区作为载体,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关联度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壮大已有产业基础应该是县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同时,特色产业要能带动地区经济起飞,还必须具有技术适宜性及与地区内关联度大的特征,并主要与区内现有的经济要素、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相关联。三是生态环保。强化生态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吸引投资的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