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ID:2055391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_第1页
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_第2页
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丽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西丽亚女性意识觉醒    艾丽丝·沃克(AliceWalker)1944年出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艾丽丝8岁时,在和哥哥们玩“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游戏时被玩具枪射瞎了右眼。1961年艾丽丝获奖学金入亚特兰大的斯帕尔曼大学学习,正赶上美国民权运动的高涨时期,她即投身于这场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1962年,艾丽丝沃克被邀请到马丁·路德金的家里做客。1963年艾丽丝到华盛顿参加了那次著名的游行,与万千黑人一同聆听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艾丽丝大学毕业前在东非旅行时怀孕,当时流产仍属非法,她经

2、历了一段想要自杀的痛苦时期,同时也写下了一些诗歌。1965年艾丽丝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当时是民权运动中心的南方老家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在活动中艾丽丝遇上了犹太人列文斯尔,两人克服跨种族婚姻的重重困难结为“革命伴侣”。1972年艾丽丝到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了“妇女文学”课程,这是美国大学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艾丽丝此时还担任了《女士》杂志的编辑,但仍坚持写作。1973年、1976年艾丽丝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爱与烦恼》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  1982年是艾丽丝·沃克的事业巅峰期,她发表了小说《紫色》(TheColorPurple)。《紫

3、色》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1985年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其拍成电影。作为一名黑人作家,沃克肩负着强烈的历史使命,她将犀利的目光投向许多至今仍困扰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同时,作为一位女作家,沃克致力于黑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解放的斗争,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同时为了和白人女权主义者区别开来,她还创造出“妇女主义者”这个新名词,推动了女性文学的继续发展。《紫色》是一部集美国南方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所长的文学作品。自从这部小说出版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尝试着从

4、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去体会和探讨小说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及深刻的主题思想。《紫色》从此成为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妇女文学的必读作品。《紫色》全书由94封书信构成。主人公西丽亚写给上帝的信、写给她妹妹内蒂的信(被退回)、内蒂写给西丽亚的信、西丽亚所爱的女人莎格给西丽亚的信。故事的背景是艾丽丝沃克所熟悉的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大约发生在20世纪初。14岁的黑人女孩西丽亚被继父强奸,生下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送走,后来西丽亚的妈妈死了,继父再婚。西丽亚被嫁给一个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X先生,妹妹内蒂被迫逃走,辗转到非洲。西丽亚受到X先生的百般虐待,但后来在X先生

5、的情人莎格的爱与帮助下,逐渐转变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  本书出版后,总销售数达400万册,1985年还拍成电影,但也引起男性读者——尤其是黑人男性的指责与抗议。也承认,她的这本小说主要写女性的受压迫和如何觉醒,男人们只在小说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确实,这部小说是以80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批评派”文艺观点写成的,用的是一种所谓“新现实主义”或称“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本人就是一个积极参加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权主义者。她一向认为美国黑人妇女身受种族主义与男性至上主义的双重压迫,当前首要任务是把妇女从男性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她们独立的人格,包括

6、经济上、精神上和家庭地位上的独立。曾在一次谈话中强调她最关心的是本民族精神上的复活。沃克的小说反映当前美国“女权主义批评派”,所谓的“新现实主义”特点,从家庭琐细和妇女心理反映重大的社会矛盾和种族问题,本书虽然像在谈《紫色》的创作时所说,“从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谈私房话开始”,却反映了女权斗争、宗教信仰、种族矛盾、性解放和同性恋自由等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本书又与传统的黑人抗议小说不同,在书中宣扬的是博爱:西丽亚不仅不嫉妒莎格,反而真心爱她;莎格也投桃报李,真心爱西丽亚,不嫌她长得丑,教导她性知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终于使她获得新生。西丽亚也宽恕

7、虐待过她的丈夫而她丈夫最后也开始尊重她独立的人格,对她另眼相看。正如美国学者伯纳德贝尔在《美国黑人小说和他的传统》一书中所说,在《紫色》中“民间传奇小说的因素要比批判现实主义强,小说关心的与其说是阶级与种族,不如说是性与独立人格,而对女主人公西丽亚来说,同性恋是她获得独立人格真正的通道”。  从艺术上看,本书颇似著名黑人女小说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盯着上帝》,用黑人方言、音乐与宗教等表现黑人文化特征的民间风格,通过爱情故事与家庭生活描写黑人妇女的精神生活,书中的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女主人公内心受到压抑只能向上帝写信倾吐积郁与哀痛

8、,而且全书用书信体写成,自然无法描绘重大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只能诗意地描写人物细腻的感情与心理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是一部心理小说而不是社会抗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