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

ID:2054171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_第1页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_第2页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何以为?[摘要]:21世纪已过去了近十年。这十年中网络已触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对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其中教师所面临的就是,由于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日益现代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而教学亦不再是教书匠能胜任的工作。以往教书匠的身份和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由此教师会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网络时代的教师该教什么、为什么教似乎比怎样教更值得我们省思。本文认为,教师主体性的提高,自主成长为个性的教师方有可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教师主体性[简介]:一、大学教师何以为香港中文大学卢乃桂教授曾在报告中提到在信息社会,教师的角色和工作

2、将有5个方面:(1)知识的传授与创造;(2)价值的阐释;(3)学生品德的培养;(4)学校与社会的桥梁;(5)教育和社会改革的推动。在目前的条件状况下,教师仍是主要的知识传授源,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自上而下地灌输知识。在信息社会教师做的更多的将是培养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并提升为个体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善于创造知识,对过时的陈旧的知识要大胆的革新。能够推陈出新才是跟的上时代的合格的教师。但能够创造知识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给自己充电。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自己是自

3、身的产物,人的发展终究是靠自己的选择、行动实现的。教师自己才是自主发展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因此,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的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做研究可以深化自己的教学,从而自身和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价值的阐释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自身,意即当教师面临多种价值冲突时所进行的理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意识到教学与教育的价值协同性,意即教师要适时地提升教学的育人性。赵汀阳先生曾指出,做人是个价值次序[1]问题,其实做教师亦是如此。当今世界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世界,教师工作的价值向度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在面临诸多价值冲突时仅仅利用转化或缓冲的方

4、式去解决已远不奏效。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必须考虑对多种并存的价值选项进行判断进而做出取舍。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自主选择的价值常常会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价值发生冲突。例如,教师既想教好书又想发展自己的志趣爱好,既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又要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等。在这些两难的价值冲突面前,就需要教师必须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及时做出价值选择。就需要教师对这些价值进行排序,以便确立自己的价值重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育和教学有着价值协同性。我们知道,任何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成人(形成人)。这是任何教学都应秉承和发扬的教育的精神和宗旨。这就意味着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或教学技术的模式化

5、的操作,而是一种用价值追求和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引领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理念和德行。这就需要教师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追求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品德培养。正如前文提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的增多,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的授课,这时教师的工作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将是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这绝不意味着教课的只教课,心理咨询的只做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政工干部的事情。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教师来说,兼容性和广博性和纵深性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

6、同时教师更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到学生中去,多与他们沟通,才能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到经常换位思考,才能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书的同时做到育人。教师还应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我们有很多科研、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师,但贯彻改革、真正付出改革行动的人还是少数。往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对一些理论理解的不深不透彻,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顺利实施。造成一边发牢骚一边仍旧以老一套模式进行教学的现状。也许还会有意识

7、层面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同时在自己的教学中仍旧一刀切的现象存在。当然改革迈出第一步是艰难的,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进则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打破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论坛的形式进行授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教师这一层面启动了,将会把这座桥梁架构的更好。二、教师构建主体性何以能那么,教师怎样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呢?一个成人(成熟的人)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主体。假如一个人有自由意志、能自主活动,但却不去行动,只能称我是可能的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