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39374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集红与黑于一身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班级:11级历史教育姓名:陈姗学号:20110401042集红与黑于一身的人物————评汪精卫在国民党的历史上,汪精卫曾是一位引人瞩目的风云人物。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凭着其党内元老的资本及其善于装扮自己的特殊本领,一度登上国民党党政领袖的宝座,烜赫一时。在汪的政治生涯中,他的多变善变在与他同时的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中,真是出类拔萃的。汪从反清志士变为投机政客、反共狂人,最后沦为卖国投敌,国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但中国今天这种:“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简单人生世界观,实在有必要上升一个层次了。我们应该清楚。在黑
2、与白之间,百分之九十五的,并不能简单以黑白定论,因为他们是灰色地带,汪精卫是个什么人,这里,就请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平心气和的探讨评论一下,也许,我们这里就能得出一个真实的汪精卫。一:汪精卫的家庭背景汪家是书香之家,汪精卫自幼便在家中接受古典文化薰陶,修习国学,扎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汪少年时命运坎坷多艰,十三、四岁,父母相继亡故,家道中落。其后数年,汪家迭遭变故,家计日窘,汪精卫只好入塾执教,以维生计。1901年,汪精卫在科举道路上初试身手,获番禺县试第一名。此时的汪精卫,已初谙世事。国家备受外侮的现实,汪精卫目睹身
3、受,由是萌发了学习西学的念头。1903年,汪精卫买棹东渡,考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预科,学习法政,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由是有了国家及民主意识。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并被推选为评议员。由此可以看出汪精卫的才华与志向。汪精卫参加同盟会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到南洋各地进行革命活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华侨捐款支持同盟会在内地发动的武装起义。因受清廷对革命党人的血腥镇压的刺激,汪精卫愤而走险,决定上京刺杀清廷政要。孙中山以暗杀行动于革命大计无补,极力阻止,汪不听,决意入京。行前遗书与党人表示此去不望生还,书中有句云:“弟虽流
4、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语甚慷慨。1911年2月21日,汪精卫在北京行刺清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犹视死如归,在铁窗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悲壮绝句,表现了革命的英雄气概。二:汪精卫当汉奸的动机许多人对汪精卫当汉奸的动机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是对权力的追求,即所谓“领袖欲”;二是贪生怕死,患了“恐日症”和软骨症;三是与蒋介石达成默契,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中国无论是胜是败都不至于亡国;四是确信中国打不赢日本,迟和不如早和,反而主动;五是一贯亲日,死心塌地投靠日本
5、;六是与蒋介石内斗失利,负气出走铸成大错,只好一错到底。这六种动机,最为恶劣的是第五种,最不可能的是第二种。想当年汪精卫参加革命,谋刺清摄政王事败被捕入狱,尝作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大义凛然,可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并美于世。说他是贪生怕死之徒,实在毫无根据,也不令人信服。第五种也难以成立。汪精卫固然亲日,但毕竟是中国人。他的日本情结,与孙中山一样,源自在日本宣传革命、组建同盟会的经历。这种亲日情结,不但汪氏有,蒋介石也有,其他国民党元老也几乎都有。汪氏的亲日,为他对日议和提
6、供了坚实的背景,却未见得一定要站到日本的立场上,死心塌地与中国为敌。否则,他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向日本投降,至少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出卖中国的利益、主权,而不至于跟日本讨价还价,力争中国的领土完整、要日本无条件撤兵。至于“负气出走铸成大错”,从他秘密出走河内,到成立南京政府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周密和审慎,绝非起于一时的意气用事。他到河内发出主和的“艳电”,仍不是没有退路,蒋介石派人送来护照和经费,希望他到欧洲游历,或干脆回重庆再任要职,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实在劝不回头才让特务暗杀。就算是出于负气,如果没有深思熟虑作底,亦即没有
7、其他更深刻的动机,断不至如此。而“领袖欲”,他已贵为国民党副总裁,其言行举止足以影响中国的政局。他一生几经浮沉,深知政治的无常,战乱中的领袖尤其难为和难当。就在他离开重庆前不久,和蒋介石最后一起用餐时,他还提出要对南京、上海的失守负责,国民政府应总辞以谢罪天下。汪氏与其说是“领袖欲”,还不如说是“表现欲”,即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向世人表明他要不顾一切救民于水火。这与他当年谋刺清摄政王的行为动机是一致的。第三和第四种动机,两相比较,“默契说”太牵强,不合整个事件发生和发展的逻辑。最能说得过去的是第四种动机,即
8、固信中国抗战难以取胜,不如早和,以争取主动,免遭更大的损失。当时的情况是,中国军队无论从装备、素质、供养等方面皆远不及日军,中国正规士兵对日本兵的战斗力是三敌一;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矛盾重重,暗伏着将来决一死战的危局;苏俄及西方自由世界对中日战争持观望态度,英美各国即使参战,似乎也难以抵挡穷凶极恶的日军攻势,中国是孤立无援地对付日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