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33i00-34q

130033i00-34q

ID:20524664

大小:15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12

130033i00-34q_第1页
130033i00-34q_第2页
130033i00-34q_第3页
130033i00-34q_第4页
130033i00-34q_第5页
资源描述:

《130033i00-34q》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学习要点1、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2、理解表里证、寒热证、虚实证的阴阳归属,以及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辨证要点。3、了解心与小肠病、肺与大肠病、脾与胃病、肝与胆病、肾与膀胱病、脏腑兼病的主要证型及临床表现。4、能初步应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对常见病进行临床辨证,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对外感温热病进行辨证。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中医辨证有多种方法,如病因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本章只重点讨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卫气营

2、血辨证。第一节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纲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八类基本证候。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整体证候表现的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来说,可分为阴证与阳证;从部位来说,可分为表证与里证;从性质来说,可分为寒证与热证;从邪正盛衰来说,可分为实证与虚证。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临床上尽管疾病的具体表现错综复杂,

3、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领,为治疗指出方向,所以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一、表里34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辨证纲领。一般来说,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骨髓在内,属里。肌表受病,多是疾病初起,一般比较轻浅;脏腑受病,多是病邪深入,一般比较深重。(一)表证表证是指六淫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多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表证的临床表现以恶寒(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可兼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二)里证里证是泛指

4、病变部位在内,因脏腑、气血、津液、骨髓等受病所致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产生可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产生;或由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发病;或由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质及舌苔的改变等,可与表证鉴别。其具体内容将在脏腑辨证中介绍。(三)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审察病证寒热以及舌苔、脉象变化来进行辨别(见表6-1)。表6-1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病程寒热舌质舌苔脉象表证里证新病、

5、短久病、长发热恶寒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多无异常多有异常浮沉(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称表里同病。如患者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即称为表里同病。表里同病,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或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2.表里转化表证、里证还可以相互转化,即所谓“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34。表证、里证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斗争的情况。机体抵抗力不足,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因素,均能导致表邪入里,表证转化为里证

6、。而里证因治疗及时,或护理得当,或机体抵抗力增强,致病邪外透至表,则可转化为表证。如外感表邪不解,病情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咳嗽,痰黄稠或带血,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留阻于肺,形成痰热壅肺的里实热证。若经及时治疗,患者热势渐减,咳嗽渐平,则表示里邪外透,由里出表。凡病邪由表入里,表示病势加重;病邪由里出表,表示病势减轻。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意。辨别疾病性质的属寒属热,是治疗时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一)寒证寒证是感受

7、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偏盛所致。寒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二)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表现为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本证多因外感热邪,或素体阳盛,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蓄积为热,而使体内阳热过盛,或因房室劳伤,阴精内耗,致使虚热内生所致。热证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为主

8、。(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临床多从病人面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