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

ID:20522182

大小:34.9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3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_第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_第2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_第3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_第4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 课后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清朝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具体表现内容: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具体表现:1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2:广兴学校,严订学规3:软硬兼施,加强控。。2:清朝书院发展及诂经精舍和海学堂的特点发展:由沉寂转变为复苏。第一个阶段为顺治阶段,严禁创设书院。第二个阶段为雍正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个阶段积极发展书院,同时也加强控制。。特点:1: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2:各用所长,因材施教3:教学与研究紧密联合。3:述评清朝的科举制度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根本制度,沿袭明朝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严密的制度体系,但是科场舞弊丛生,并且学校成为了科举的附庸。影响:使学校教育名存实亡,教学管理松弛

2、,教学内容空疏无庸。4:黄宗羲公其非是与学校的思想1: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改变国家政事是非标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制局面。2: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5:王夫之的道德观特点,提出了那些道德修养的方法?特点:1;主张天理与人欲紧密相联,天理存在人欲之中。2: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功。方法:强调立志,主张自得,重视力行。6:颜元提出的真学,实学以及习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真学,实学:六府,三事,三物,强调六艺教育。文室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习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意义:蕴含了近代课程设置的萌芽,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容的理论推进到一

3、个新的发展阶段。(真学,实学)颜元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以获得真知。其思想中已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等内容,是认识论上的伟大进步。重习行与重实学相表里,构成颜元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1:清末传统教育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1官学教育有名无实2教育内容不切实际3科举考试弊病从生2:评述改革派教育主张1不拘一格降人才2复兴“经世致用”的学风3:师夷长技以制夷改革派人士对西学的倡导和介绍在知识观上突出了“经世致用”的标准,不拘泥于夷夏之辨,把被人们视为奇技淫巧的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当成可以师,可以学的内容,这是促使中国教育由以民

4、族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的重要一步。3:概述近代教会学校的发展情况,评析教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发展情况:第一阶段从19C60S到1876年,教会学校数量由60S初不足200所发展到1876年的大约800所,学生数量达到2万人左右第二阶段开始于1877年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此次大会之后,教会学校改变了过去零星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教会内部教会独立性增强,着手讨论和解决教会教育的具体问题,加快了教会制度化发展。性质:教会学校是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产物。作用:加速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人逐渐开阔了教育视野。。4:简要介绍洋务运动学

5、堂的发展概况,并评析其特点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最有名的如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储才学堂等。(1)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系,只能算作是封建传统教育的补充; (2)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

6、; (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 (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5:评价洋物留学的教育的历史作用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归国留学生也作出一定成就,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改变了人们科举正途的观念,洋务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化推进之功不可磨灭。6: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

7、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有用,为近代西学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创造了依据; ②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引用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 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