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15320
大小:9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新标准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4年3月12日SDS编号:产品名称:200#溶剂油版本:2014年第一版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200#溶剂油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溶剂汽油化学品英文名称:Mineral solvents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推荐用途:用作油漆工业溶剂和稀释剂等产品限制用途: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危险性类别: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健康危害:食入该物质可引起引起胃肠不适,恶心、腹痛、呕吐。刺激咽部、食管、胃和小肠,引起水肿和溃疡,症状包括口腔、喉部烧灼感,大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乏力、头昏、气短、腹胀、抽搐、昏迷。损害心肌可引起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可致死)和心电图改变。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舌刺痛感并且感觉减退。液体对眼睛有强烈刺激性,能引起轻度、暂时性结膜充血。吸入
3、蒸汽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和毒性,一次急性长时间吸入可引起神志丧失。吸入高浓度气体(蒸汽)引起咳嗽、恶心等肺刺激性症状。头痛、头晕、反射迟钝、疲乏和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抑制症状。慢性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可引起末梢神经病,进行性四肢神经活动失调,长期吸入可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和肝脏、血液病变。皮肤长期或持续与该液体接触或致皮肤干燥脱脂、皲裂、刺激和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3
4、类(GB20581);急性毒性4类(GB20592);皮肤腐蚀/刺激3类(GB20593);对水环境的危害类别3(GB2060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吸入有害引起皮肤轻微刺激,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防范说明:预防措施:禁止明火、防止火星和禁止吸烟事故响应: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废弃处置: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
5、名称:溶剂油有害成分含量CASNo.C7H12-C12H288030-30-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若有刺激感,立即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时,隐形眼睛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取出。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患者平卧、保暖并且保持安静。若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食入:若发生中毒与医生或应急中心联系。如果病人发生呕吐,尽量使病人左侧卧且头向下低,保持口张开,以防止呕吐物被吸入。注意观察。若病人昏
6、睡或意识不清,不能经口给予任何液体。若病人清醒,立即用清水清洗口腔,并给适当饮水。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特别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特殊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容器突然发生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用水灭火无效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全身防火防毒服、橡胶
7、耐油手套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毒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环境保护措施:不允许进入下水道/地表或地下水体。一旦泄漏进入水源或下水系统,应立即通知相关机构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矿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防爆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
8、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专门的废物处理场所处置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消除火源、及时撤离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