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

ID:20514449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_第1页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_第2页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_第3页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_第4页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沉默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刘海龙(2006-01-0623:42:54.0)[内容提要]在互联网上,根据传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螺旋是否会消失?本文从纽曼沉默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检验了在网络空间中“孤立恐惧动机”、“公开表达”等概念的适用性,结合有关CMC与FTF在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沉默螺旋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同时对“中坚分子”的

2、分析,也揭示了网络空间中沉默螺旋表现的一些特殊之处。文章还在最后对我国现实中沉默螺旋理论的适用性和表现方式的特殊性做了简单的总结。[关键词]互联网 沉默的螺旋 网络空间 舆论[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对狼而言,其他狼的嚎叫声,会强烈引发自己开始嚎叫……但并非所有的嚎叫都能导致狼群共嚎。位阶低的狼嚎,较位阶高的狼嚎不易引发群狼共嚎。……这种划清敌我明确界线的行为方式,可能和促进狼群的团结有关,狼群间几乎可以说是藉此相互保持友善的状况。①《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的作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在书中引用西曼(ErikZim

3、en)《狼》中的这段描写之后,援引了阿道夫·默里(AdolphMurie)的论断:所有被压迫、被逐出狼群、被淘汰的狼是不加入嚎叫行为的,这些狼的地位和位阶低的狼类似。②在德国大选及一系列舆论调查之后,纽曼发现,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也具有类似的对被孤立的恐惧,以此为基础,她提出了关于沉默螺旋的五个假定:(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2)个人经常恐惧孤独;(3)对孤独的恐惧感使得个人不断地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4)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是公开表达观点呢还是隐藏起自己的观点;(5)这个假定与上述四个假定

4、均有联系。综合起来考虑,上述四个假定形成、巩固和改变公众观念。③纽曼的沉默螺旋理论与其说是一个单独的假说,毋宁说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理论体系,在以上五个假定的基础上,她发展起了一整套以沉默螺旋假设为核心的关于舆论的学说。④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⑤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传播学效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个理论也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时

5、代发展两方面的挑战。在理论上,学者们针对她的理论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对她用人对孤立的恐惧这一单一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提出了异议;⑥此外,这个理论不太能很好地解释异常思想的迅速传播;⑦而且,这一理论可能与特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和不同的议题上,这一假说在理论和经验性调查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⑧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也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一些学者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很难对其施加群体的压力,比如有学者认为:“由于网络上发表意见实际上是匿名的,就基本不

6、存在‘自己的意见’和‘公开的意见’矛盾的问题,但是用户对网上意见的认知,会发生比在现实社会中的认知更大的偏差,因为用户通常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结成讨论小组,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意见视为也是其他人的意见,出现镜式知觉(lookingglassperception)和假一致(falseconsensus)等认知偏差。”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而且建立在相当具体的实证研究之上,所以肯定会有一些外延部分对目前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不适用。本文只能从该理论的几个核心假设出发,结合网络空间实际

7、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与讨论。社会孤立动机是否会消失?沉默螺旋理论最根本的假设是个人具有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当然,纽曼也提到,这种从众的动机有时候并不只是因为恐惧,还出于其他的心理需要或者利益趋动)。对于这个假设,后来的研究者提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趋同行为动机)不应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⑩虽然如此,应该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对社会心理的一般性论断,本身并不会因为使用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当人进入到网络空间后,这种本能的反应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上,也很少出现因为媒介的使

8、用而造成人的本能社会性受到明显影响的例子,正如论者所指出的那样,“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只是提供给人们机会,以人们渴望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想法和冲动是人自身具有的,只不过通过科技手段更容易地实现它们”⑾。我们常常发现,个人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