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

ID:2047319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_第1页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_第2页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_第3页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_第4页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象营造及诗词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意象营造与诗词创作意象营造与诗词创作杨远建意象营造是人们在文学作品构思、创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形象思维活动。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是离不开意象的。诗人创作诗词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表情达意,使情思和美(包括优美、壮美、悲剧美)的表达避免直来直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如唐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它就使用了“纱窗”、“日落”、“黄昏”、“金屋”、“泪痕”、“空庭”、“春”、“梨花满地”和“门”等九个意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当然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

2、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提出了“意象”这个词汇,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意象概念相一致的言论到了明代才大量出现。郝敬在阐释赋比兴时说:“托于物为比,比者,意之象。故曰:铺叙括综曰赋,意象附合曰比,感动触发曰兴。”李东阳曰:“意象具卒,始为难得。”“意之象”就是诗人之意所赖以寄托的物象。古往今来,诗词创作中意象的来源主要有:书本、现实生活与诗人的想象。而诗人的想象是以书本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应该说,我们心中的意象首先来自于书本,亦即来自于各类文学

3、作品。特别是诗词作者胸中的意象主要来自于古典诗词,如盛唐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其中的许多意象,今天都还在用。当然它们也都来于生活,都是古人长期积累的结晶。因此,学习创作诗词,必须大量阅读优秀古典诗词作品,积累丰富的意象,并掌握其文化内涵,方有可能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在诗词创作中,依据题材、立意和构思选择、锤炼与运用意象即为意象营造。那么在古代有哪些意象是经常使用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只做简要说明。从网络里的文章可知,一般其可分为九类:一、送别类意象,如

4、柳、长短亭、南浦、酒与舟等,唐王维《送沈子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杨柳”即是“柳”,此诗有浓厚的送别情味;二、思乡类意象,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与双鲤等,[size=+0][size=+0]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借“鸿雁”抒思乡怀亲之情;三、愁苦类意象,如梧桐、芭蕉、流水、猿声、杜鹃与夕阳等,“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以猿声之哀状人之愁;四、抒怀类意象,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山泉、黍离与草木等,唐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

5、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落梅花”虽是指笛曲《梅花落》,但作者却暗借“落梅花”的意象表达情怀;五、爱情类意象,如红豆、莲、连理枝与比翼鸟等,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唐诗中最著名的用“红豆”曲曲传达相思之情的;六、战争类意象,如投笔、吴钩、天狼、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玉关与羌笛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这首边塞诗之“长城”意象自然是属战争类意象;七、闲适类意象,如白云、东篱、琴与小桥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

6、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是六朝时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白云”颇有闲适之意;八、游仙类意象,如蓬莱、桃花源、昆仑与白鹿等,《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富有浪漫主义的道家色彩;九、山水类意象,如沙渚、烟雨、青山、柳岸、湖与寺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名叫《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如“幽草”、“涧”、“黄鹂”、“雨”、“野渡”与“舟”等,

7、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这些常用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不但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而且对当代人的诗词创作也是十分有益的。古之意象,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很鲜活,如“月”、“梅花”、“柳”、“溪”等,数不胜数;还由于中华文化继承性极强,连绵五千年而到今天,故大多数的文化内涵今天依旧可用,如依旧可借“竹”表达诗人的高风亮节;借“落花”暗指时间为暮春的同时,表达伤春之情。笔者在十几年的诗词创作中,粗略总结了使用传统意象的三个基本原则:一、完全沿

8、袭,内涵不变。如“老榕含翠古时津,秋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