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

ID:20469463

大小:672.5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8-10-13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_第1页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_第2页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_第3页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_第4页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肿瘤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2014年05月05日IV编写说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文件要求,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中央和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

2、区域医疗中心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培养及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为此,我们起草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肿瘤医院),主要目的是根据设置标准,对符合各地申报的医疗机构进行准入和评估,遴选出一批学科门类齐全、临床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辐射范围广、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向一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大于5000万)提供疑难重症诊疗,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与教学任务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本标准由八

3、章组成,涵盖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运行绩效、功能与任务落实、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医技科室服务能力、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用客观数据来衡量申报医疗机构各方面的真实水平。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肿瘤医院)建设单位。IV目录1基本情况12运行绩效13功能与任务14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技术标准14.1内科14.2头颈外科14.3胸外科14.4腹部外科14.5乳腺外科14.6泌尿外科14.7神经外科14.8骨科14.9妇科14.10放射治疗科14.11急诊科(或承担急诊功能的专科)14.12麻醉科14.13中医科15医技科

4、室服务能力15.1药剂科15.2检验科15.3病理科15.4内镜科15.5输血科15.6影像诊断科15.6核医学科1IV6医学教育17科研能力18质量与安全1IV1基本情况申报成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所处地理位置应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人口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必须齐全,有完善的医技科室与之配套,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按以下六大区划分: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

5、治区(蒙东);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地理位置地理优越,交通便利,3小时路面交通能够覆盖区域内人口≥70%。1.2床位规模⑴核定床位数必须≥1000张;⑵内科、外科(指一级学科)占医院床位总数的百分比≥60%;⑶重症加强治疗科(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85%;⑷急诊抢救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含ICU)≥3

6、%;⑸放射治疗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百分比≥10%;⑹病床使用率≥90%。1.3建筑情况⑴每床建筑面积≥90平方米;⑵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10平方米;⑶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4平方米;⑷教学用房面积占医院建筑总面积≥5%;⑸科研用房面积占医院建筑总面积≥2%。1.4必设诊疗科目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超声、CT、MRI等)、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急诊科(或承担急诊功能的专科)。1.5医疗设备配备全面的医疗设备以满足临床诊疗、科研

7、教学的需求。⑴PET-CT台均运行时间≥4天/周,台均检查人次≥10人/天;⑵回旋加速器台均运行时间≥4天/周;⑶直线加速器台均运行时间≥8小时/天,普通适形放疗≥50人/天,调强或SBRT(需机载影像验证体位精度)85≥30人/天。⑴核磁共振(MRI)台均运行时间≥8小时/天,台均人次≥35人/天;⑵全身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台均运行时间≥8小时/天,台均人次≥70人/天;⑶SPECT-CT台均运行时间≥4天/周,台均人次≥30人/天;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台均运行时间≥4天/周,台均人次≥5人/天;⑸其他设备:飞行

8、时间质谱仪、超高液相质谱仪、流式细胞仪等。⑹大型设备管理品目中甲、乙类医用设备购置情况甲类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