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51724
大小:245.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二工籠)兄1三、施工监测的目的及意义1四、施工监测组织1五、施工监测设计25.1施工监测内容25.2监测仪器设备2六、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36.1隧洞顶沉降监测36.2隧洞水平收敛监测3七、监测成果报告的内容4保证措施48.1质量保证措施48.2安全保证措施4一、编制依据1、DL/T5099-19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范》;2、《隧洞新奥法指南》;3、SL52-19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4、DL/T5370-2007《水利水电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规程》;5、JB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6、引水隧洞监测布置图(GJSII-
2、H8-1-01、GJSII-H8-1-02)7、甲方及设计的有关技术要求。二、工程概况***引水隧洞B包工程饮水洞全长2380m,**施工支洞全长384.482m,本工程隧洞采用爆破一出渣一支护一衬砌的施工流程施工,隧洞所穿越围岩地质情况复杂,存在III、IV、V类岩层段及不良地质段。隧洞断面形式为类马蹄型和城门洞型,断面尺寸根据所处围岩类别确定。三、施工监测的目的及意义采用隧洞爆破方式开挖施工,由于前方围岩受到爆轰波冲击、震动等作用,围岩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产生应力重分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围岩变形。位移量是隧洞施工多方面因素的反映,作为最直观,反应最
3、明显的物理量,加强对位移量的测试和趋势分祈对实现隧洞信息化施工,验证设计参数,掌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饮水洞的施工提供安全保证;三是通过接受的反馈信息,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安全、保质地顺利进行。四、施工监测组织依据本工程监测任务的特点成立专业监测组。1、施工监测管理领导小组监管:***组长:***付组长:***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组员:高级工程测量工1名,中级工程测量工2名,测工1名现场施工监测作业小组负责监测点的设计、布置和量测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并将监测结果及相关分析报监测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核后按有关要求报监理及业主,同时
4、将监测信息返回给项目总工程师。见“图4-1信息化施工流程图”。监测管理领导小组必须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严格按信息化施工流程图操作。分析地质情况制定监测计划4数据处理分析施工状态评估丨匾I稳定性判别修改支护参数数■否结构施工是否完成结束图4-1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五、施工监测设计5.1施工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监测的主要项目有:隧洞顶沉降监测、隧洞水平收敛监测、围岩水平位移监测等。5.2监测仪器设备用于施工变形监测的设备绝大部分为计量仪器,在使用前和使用中,按质量保证体系IS09002中要素的要求和相应的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和使用,仪器需要检定的事先检
5、定,在观测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量测结果是否有异常,平时对监测用设备定期保养,以确保量测结构的准确性。监测所用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仪器设备1隧洞顶沉降徠卡TS02全站仪2隧洞水平收敛JSS30A型数显收敛计六、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6.1隧洞顶沉降监测(1)监测点布置:隧洞顶监测点在每隔50m布置一个。(2)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徕卡TS02全站仪观测。开挖面距监测断面<20米时,每天观测2次,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0米时,每2天观测1次,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0米时,每周观测1次。每次观测结束后,及时整理观测记录、计算当次沉降量和各点的累积沉降量,并绘制沉降量-时
6、间关系曲线。5.2隧洞水平收敛监测隧洞水平收敛监测点和隧洞顶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具体见监测点布置图(1)观测仪器:观测使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2)观测频率:观测应在每次环片拼装后立即进行,初始读数应在环片拼装后12小时内取得,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量测频率与隧洞顶沉降的监测频率相同。(3)观测资料的整理:各项观测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广3周,平时要及时根据观测数据绘制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净空收敛、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等。图6-2A、B类断面监测布置图顶拱H心点高租(4)监测频率同隧洞顶沉降。w所拱图心点高程6.3监测布
7、置图g图6-32#施工支洞监测布置图七、监测成果报告的内容1、测点布置图;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3、本次监测的位移及累计值;4、观测成果汇总表及各种时态曲线图;5、分析意见以及措施;6、观测、计算和校核责任人等。八、保证措施8.1质量保证措施由于本工程监测项目较多,且短时间内交叉作业,是施工技术复杂、环节紧凑,质量要求高的监测项目。为优质高效的完成监测任务,施工中采用如下保证措施。(1)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监测方案、技术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做到胸中有数;(2)强化工序管理。建立健全“三检制”,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均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序质量,上道
8、工序不合格绝不转入下道工序。(3)具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