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

ID:2045013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_第1页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_第2页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_第3页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_第4页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

2、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

3、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二、“公车上书”  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  3.《时务报》和《国闻报》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4、本课难点: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导入新课:讲课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政权,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分两节课讲述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第14课戊戌变法。

5、教师板书第13课课题。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关于第一个问题。初中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要求教师按照教材讲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建立厂房、购置外国机器、购买原料),用雇佣剥削的办法招募中国工人进厂生产就可以了。但是教师要掌握,这是中国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具有普遍意义,切莫给学生一种西方国家的资本

6、主义也是这样产生的印象。另外,要求学生记住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因为陈启沅开办的机器缫丝厂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可让学生看课本陈启沅的插图,不作要求。书中两段小字,介绍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自力更生、惨淡经营,遭到中国封建势力的反对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最终倒闭,让学生自己看,不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那天开始,就遭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工业的处境必然如此。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向学

7、生讲清三点: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教师可以作如下分析:《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再没有理由限制中国人投资设厂了。而且战后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日益拮据,中国人办厂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另外,当时一些人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以商战对商战”。所以,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在中国出现了。2.要求学生记住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课本所列的《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与后3年商业企业比较表》及其说明)。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中国

8、民族资产阶级参预政治活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主要是说: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经济力量增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愿望的人物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发,开始了政治活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四、“公车上书”是本课的重点。维新变法做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以前康梁的变法活动主要是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虽有1888年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

2、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

3、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二、“公车上书”  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  3.《时务报》和《国闻报》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4、本课难点: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导入新课:讲课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政权,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分两节课讲述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第14课戊戌变法。

5、教师板书第13课课题。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关于第一个问题。初中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要求教师按照教材讲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建立厂房、购置外国机器、购买原料),用雇佣剥削的办法招募中国工人进厂生产就可以了。但是教师要掌握,这是中国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具有普遍意义,切莫给学生一种西方国家的资本

6、主义也是这样产生的印象。另外,要求学生记住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因为陈启沅开办的机器缫丝厂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可让学生看课本陈启沅的插图,不作要求。书中两段小字,介绍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自力更生、惨淡经营,遭到中国封建势力的反对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最终倒闭,让学生自己看,不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那天开始,就遭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工业的处境必然如此。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向学

7、生讲清三点: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教师可以作如下分析:《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再没有理由限制中国人投资设厂了。而且战后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日益拮据,中国人办厂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另外,当时一些人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以商战对商战”。所以,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在中国出现了。2.要求学生记住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课本所列的《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与后3年商业企业比较表》及其说明)。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中国

8、民族资产阶级参预政治活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主要是说: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经济力量增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愿望的人物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发,开始了政治活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四、“公车上书”是本课的重点。维新变法做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以前康梁的变法活动主要是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虽有1888年第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