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苏教版选修)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

ID:2043435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_第1页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_第2页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_第3页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_第4页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铃兰花(苏教版选修)铃兰花(苏教版选修)铃兰花(苏教版选修)  1、诵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把握课文主旨,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文本,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玫瑰象征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事业顺利;康乃馨象征真情和纯洁。那么铃兰花,象征什么呢?读了本文,你也许就会有答案了。  二、作者介绍  应该简洁一点,不宜繁,下面仅供参考。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原名洛弗罗·库哈尔,生于科鲁什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

2、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农村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小说纵火者(1939)描写科鲁什卡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斗争。小说《妙龄》(1940)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支斯洛文尼亚军队起义的过程。小说《小坑》(1941)写南斯

3、拉夫统一之后斯洛文尼亚的生活。他的作品还有《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1945)、《在国外土地上的战斗》(1946)、《我们的界石》(1946)等。  三、解题并分段  以“铃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它与中心事件——采铃兰花有关,同时象征对母亲深深的爱。  全文可分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4节),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第二部分(5-22节),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比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样是去地狱,但“放牧”是被动的,“采花”是主动的;在放牧时万分恐惧,在

4、采花时虽然恐惧但不断战胜、终于战胜了。  四、分析第三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本文的中心事件——采铃兰花。  这一举动是“我”自告奋勇,瞒着父母偷偷进行的。“我”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这里面可能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出自己心愿时的时间是在黄昏,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地狱”里才有。作为大人来说,他们知道所谓的“地狱”是不存在的,父亲说过“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可见,他们要实现这样的心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已是黄昏,去那个晦暗之地似乎又显得不切实际,故而留下了所谓的遗憾,母亲也深深地叹息。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父

5、母故意说给“我”听的。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在不经意中给予“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这是文章在处理“藏”与“露”上的高明之处。表面上,文章的笔墨都集中在“我”这一方,但实质上,作家并没有忽视父母一方的言行举止对“我”的引导启发作用。他们巧妙的不着痕迹的启发,才是“我”的第二次主动行为的最好的注脚,否则前文的关于“我”的种种惧怕的铺垫都显得毫无意义与不着边际。这“藏”与“露”关系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作家高超的艺术笔法。  二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因为有这份爱,母亲的叹息声才会让“我久久不能入眠”,才会让“我”“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

6、”,才会“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才会使“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作家在此强调了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学会正确的引导,拥怀一颗爱的心灵,这或许正是作家在本文中要告诉我们的。  这部分写景有什么特点?明亮、美丽:“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片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

7、有另外一番景象。”(第28节)之所以这样写,是由于“我”充满责任感,在努力战胜心中的恐惧。如果我们将开头与这里的景物描写放在一起比照,便不难发现作家这种艺术处理的高妙之处。  作者是如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不断战胜恐惧,但并不是没有恐惧。“我”自小就有的恐惧不会在片刻之间消失,作家很清醒地注意到这一点。“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去”,“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采摘了铃兰花之后“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这些都是极真实的描写,惟其真实才会可信。  五、分析一二部分  本来以“铃兰花”为题,仅仅安排第三部分,故事

8、已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