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3070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论英美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英美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论文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与文学作品密不可分.既分别独立,又相互交叉。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将赏析电影与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培养国际化人才已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一项任务。本文阐述了英美文学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素养、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用,探索和改善文学教学策略,提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面授与X络教学相结合
2、的全新立体化教学思路。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跨文化人文精神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英美文学教学面对着困境。在实用主义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与市场关系较大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都被大幅度地压缩,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文学语言具有艺术性,且精美凝练,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选择,忽视语言文化内涵的英语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高校英美文学鉴赏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
3、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形成一门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素质、文学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 1.感受语言魅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学生可以接触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作品中最为丰富的语言现象。英语表意功能强,或典雅深邃,或诙谐幽默;或含蓄婉约,或明快粗犷。其凝练精美、生动的语言在英美作家作品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英语音乐性的韵律美,品味作家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
4、色。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段、韵律等特征让读者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力,使读者感受艺术的熏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以及多样的修辞手法,加深了学生对英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悟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提高跨文化意识阅读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机会,批判性地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习惯和经济制度等文化背景知识。如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垮
5、掉的一代醉生梦死的生活,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人生观和盲目追求物质生活的社会怪象,深刻揭示了金钱和享乐掩盖下的道德堕落与精神空虚。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抨击了道貌岸然的所谓社会名流的卑劣邪恶和冷酷暴戾,影射出道德和良知在当时美国上流社会被践踏得面目全非的真相。文学作品欣赏为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提供了最鲜活、最丰富的材料,以文化视角对文学进行多元阐释,让学生理解异域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弘扬优秀人文精神文学对于人们
6、心灵的启迪与洗礼是毋庸置疑的。外国文学的教学,不仅要介绍外国文学史、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担当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国文学史展现了各国作家的思想史和奋斗史,以及他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艰辛之路,体现了艺术家的人生理想。学生在批判性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感受着作品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同时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如《老人与海》体现了主人公在艰难险阻中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精神;《简爱》塑造了一个敢于在各种磨难
7、面前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和平等地位的妇女;诗人华兹华斯笔下则描绘了一副与世无争、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画卷。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陶冶性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生命的,并使学生提高对人性的善恶美丑的评判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进行鉴赏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接触到人间的市井百态,深刻地认识人生,了解人性,培养人文精神。文学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引领与洗礼了充分的体现。 二、英美文学鉴赏教学特点 1.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充分发挥
8、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师在课前要有性地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去深入学习,查阅资料,收集与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学流派、创作风格、创作手法以及语言特色等,以备课堂讨论。教师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展开有个性、有深度的讨论,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名著。努力激活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