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教育矫治材料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

ID:20429094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_第1页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_第2页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_第3页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_第4页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案教育矫治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个案教育矫治材料材料一  一、基本情况  劳教人员土某,男,藏族,系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花石镇人,1991年出生,文盲,因多次盗窃,被劳教一年六个月,2010年9月8日入所。后又因劳教期间经常偷拿同教人员物品,延期一个月。土某7至15岁在家放牧,15至17岁县寄校就读,17岁至入所前在家放牧。汉语水平较差、语言沟通有障碍。  该学员2008年3月6日凌晨看到镇上一家小卖部窗户敞开,遂翻入店中盗窃食品、百货物品,因未满18周岁,被派出所处以警告处罚;2008年3月16日上午乘另一家小卖部无人之际,进入店中盗窃现金伍佰元,被

2、处以15日行政拘留;2008年6月11日,盗窃摩托车一辆,被处以10日行政拘留;2010年8月12日,趁他人不在家,砸碎窗户玻璃进入房内,当晚睡在该房内,次日被住户人家发现,报案后当场抓获,并从身上查获手机两部,被处以10日行政拘留;2010年8月25日,趁无人之际盗窃摩托车一辆,被劳教一年六个月。  二、问题情境  劳教大队民警在2011年5月3日的安检中发现劳教人员土某的储物柜中有其他学员衣服、裤子、内裤、太阳镜、MP3播放器等物品。经对土某调查和询问,该员的供述与丢失物品学员的证词证据相互辅证,认定丢失物品为土某

3、所为。事后通过向其他学员了解,部分学员都反映这种丢失生活物品的现象近期经常发生,已经在学员中形成了一定的恐慌。但因为都是一些零碎的小物品,如衣服、袜子、内裤、几包方便面、饼干等,并没有及时向干部报告。  三、心理评估  由于该员汉语水平只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无法与其进行深层次的沟通,若需了解一些具体情况需要其他藏族学员翻译,经过翻译的内容缺乏准确性;又因该员文化程度低,不识汉字,故无法进行心理测试。最终决定采取心理评估的方法对该员进行诊断和判别。  1、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因为文化程度较低,生活环境差异大,自私心理强

4、,对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行为定位不准。  2、偏执障碍。感情冷漠、没有是非标准、缺乏正义感。表现出“我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一旦有人产生质疑,便会大打出手。  3、怀有怨恨。自我感觉良好、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善待他人。该员为“三无”人员,对家庭的怨恨明显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防备心理极强,不信任任何人。  4、有自卑感。在家期间长期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伤害。又由于是“三无人员”,看到别的学员家中送一些生活物品而自己没有,心理总是有一种失落感。当有干部或其他学员给其一些生活物品,短暂的感到温暖,但

5、时间一长,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周而复始。表现为整个冬季该员只有一套秋衣裤,但从未向别人提起要借穿厚些的衣物。后由别的学员向干部反映,干部给土某了一套毛衣裤。  5、人际关系紧张。该员做事缺乏理智、性格粗暴、性格强烈变化无常、冲动敢为,经常与他人打架斗殴,性格固执、总认为别人做的不对而不能苟同,导致与其他劳教人员关系紧张。  四、原因探究  1、个性分析:  土某内向、敏感,表达欲望较差,对简单的事件叙述有前后矛盾。自我分析认知能力较缺乏,自我保护的需求强烈。显示其成长过程中,一直是放任自流,并且缺乏安全感(这里说的安全感

6、幼年家庭成长环境造成)。“和你们说了也是白说,说多了反而挨骂”,以至于沟通之路被早早堵死,缺乏家庭的关爱。  2、家庭分析:  根据土某的自述分析,其父母为人老实,唯唯诺诺,这种外表的“小心谨慎”将不完美的东西投射给了孩子,自己生活中不敢做的事由孩子干了。父母对老人毕恭毕敬,而孩子可以跟爷爷翻脸;父母最爱面子,但孩子让自己最没面子,教育的苛刻死板,最终造成了一种反向认同。  只有面子的灌输没有情感的沟通,只能带来内疚感而没有成就感。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这使他们缺少爱和理性引导,因此也就难以建立自尊自爱。当他们的快乐取向

7、与某些不良行为联在一起,在潜意识中成就了一种自我精神补偿,随着年龄增长进而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3、行为分析  土某作案时间有集中性特点,2008年3月6日至3月16日相隔十天连续作案2起;2010年8月12日被拘留十日释放后仅隔三天,2010年8月25日再次作案;特别是2010年8月12日,趁他人不在家,砸碎窗户玻璃进入房内,当晚睡在该房内。  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有关,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事前无计划,有逐渐加重的紧张兴奋感。行窃的钱物不是因个人实际需要,也不考虑偷窃物的经济价值,将偷窃的物品丢

8、弃或收藏起来。所有案件都是独自进行偷窃,在体会到偷窃过程的刺激后紧张得到了缓解,精神上得到了满足。特别是2008年8月12日的案件,充分说明了土某并不关心盗窃物品的经济价值,而是对家庭关爱表现出极度渴望。这是典型的强迫症共患偷窃癖。  五、心理矫治措施  1、理解认同,消除阻抗。要放弃偏激无效的教育方法,承认以往在关爱上的欠缺,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