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贯穿“新-活” 熔铸“奇-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贯穿“新活”熔铸“奇美”【摘要】数学实践是学生深入生活,参与社会的一项活动,学生把“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和“生活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变单纯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转为“身入观察,心入体验”的情感,在领悟了数学技巧上,同时张扬学生个性,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活;奇;美;有效 【Abstract】Mathematicspracticeisthestudentbethoroughlifeandparticipatesocietyofanactivity,student"readtenthousandinsid
2、ebook,linetenthousandinsideroad"and"lifemathematics"closecontactgetup,"beepureofthemathematicsknoentatechnique"turnintotheemotionof"thebodygointoobservation,heartgointoexperience",atprehendmathematicstechniqueup,makeopenstudent'scharacterinthemeantime,availablydeve
3、lopmentinnovationtalentedperson. 【Keywords】Live;Strange;TheUnited;States;Valid 细细解读新课标,不难发现,数学实践是学生深入生活,参与社会,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一项实践活动。因此,当务之急是有效改革数学教学理念,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学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学数学,愉愉快快做数学。 1.发展创新能力,渗透一个“新”字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有效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凭自己的智慧
4、和能力,积极、有效、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多方向、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课教学中,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10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做出下列两种解答:(6×4-10×2)÷2=2(分米);6×4÷2-10=2(分米)。通过引导激励求异,有的学生又提出6×2-10=2(分米)的解法。从这种解法中有的学生又想出一种新的解法6-(10-6)=2(分米)。最后教师又评出最优解法。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
5、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刚举目张的效果。 如:教师在教学正方形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过去一段时间,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有的小组搭出的正方体就不怎么样
6、了,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知识的关键点、也是突破问题的难点,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亮?”因为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所以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达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目标。 开放数学时空,惯穿一个“活”字 “开放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数学开放性教学主要体现在“二广、四化”。即:在教学活动空间上要“广”;在教学内容上要“广”;在教学手
7、段上要“信息化”;在教学评价上要“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民主化”;在教学目标上要“多元化”。为突出这个理念教师应: 1.1尊重学生观点。 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判令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而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或纠正错误或坚持正确的观点。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宽松民主的数学环境中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展现学生智慧之美,学习过程之美。例如,一次课堂上,本人在执教“1减去真分数”数学过程中,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堆煤,运走了3/4,还剩几分之几?”正当我想着手分析解题时,一位学生突然
8、喊道:老师,“它不是一道应用题。”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当时我有点慌张、惊讶、也有点气恼,但理智告诉我要冷静,于是我干脆放下书、案,转而用好奇语言问:“你为什么说它不是应用题呢?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这位学生见我不责怪就振振有辞地说:“应用题至少应该是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这道题只有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