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17991
大小:1.5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10
《针灸康复疗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刺方法一、针刺法(一)毫针刺法1.针具毫针是临床治疗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一般以28~30号、1~3寸的毫针最常用。其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图8—3—1)。图8—3—1毫针的结构2.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是初学针刺者的基本技能训练。开始练针时,可在纸垫或棉团上进行,先练短针,再练长针,然后,进行自身试针或同学之间互相试针。待技术熟练后,才能在病人身上操作(图8—3—2)。3.针刺前的准备(1)选择针具:根据针刺腧穴、病人体质的不同,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2)选择体位:要选择好体位,
2、总以患者舒适而能持久,医者便于准确施术为原则,切不可取站位。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卧位等。(3)消毒: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消毒灭菌的范围应包括针具、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施术部位。针具最好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或煮沸消毒,亦可用75%的酒精消毒,有条件也可采用一次性针具。施术者的手指要干净,并用酒精棉球擦洗,施针部位要用碘酒和酒精消毒。4.进针法在针刺时,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用左手指端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身,称“押手”。常用的进针方法见表8—3—1、图8—3—3。表8—3—1常用进针方法图8—3—3常
3、用进针方法5.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的。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种方法(表8—3—2、图8—3—4)。表8—3—2、图8—3—4针刺角度(2)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损伤内脏及重要组织为宜。具体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形、穴位、病情而灵活确定。6.行针与得气(1)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感并发挥疗效而施行一定的手法。(2)得气:是指针刺时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等感应或这种感应的传导,施术者感
4、觉针下沉紧。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好,得气缓慢,疗效差。7.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1)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①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
5、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图8—3—5[1])图8—3—5行针的基本手法(1)提插法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图8—3—5[
6、2])。图8—3—5行针的基本手法(2)捻转法(2)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下列几种.①指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用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②刮柄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③弹针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④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
7、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8.刺激强度与针刺补泻常用的刺激强度分强、中、弱三种。一般来说,强刺激有泻的作用,弱刺激有补的效果,中刺激相当于平补平泻。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三个方面。如胃肠痉挛时,针刺可以解痉止痛,当胃肠弛缓时,针刺又可使胃肠蠕动增强。又如针刺足三里、关元可以补虚,而针刺十宣、少商多用于泻实。针刺主要补泻手法针刺主要补泻手法针刺主要补泻手法针刺主要补泻手法9.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应依据病情而定。一般的病症
8、只要针下得气,补泻操作完毕即可出针,亦可留针10~20分钟,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并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疗效。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住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10.异常情况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