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

ID:20417239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谏太宗十思疏》一、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   (2)掌握文言实词"安、信、求、治"和文言虚词"以、哉、所"的意义和用法。   (3)注意古今词语"元首、得志、知是、何必"等的用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悟、诵读和背诵能力。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谦艺术,培养说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二、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一)导语   讽谦帝王,是冒险的事。批

2、"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宇玄成,唐曲城(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十,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3、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三)题解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唐太宗的奏疏。"谏",进谏,"疏",是-种文体,其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即位初

4、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可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日渐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谅,本文是其中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四)整体

5、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5用心爱心专心[明确]文章首先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创业守成,人心向背两个方面论述了观点,最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十思",并指出惟其如此,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即:"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研读第一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求木之长者   (2)必固其根本   (3)必浚其泉源

6、   (4)人君当神器之重   (5)戒奢以俭   (6)伐根以求木茂   [明确](1)生长。(2)使……稳固。(3)疏通、深挖。(4)主持、掌握;帝位。(5)用、行。(6)来。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作者不是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设喻入手逐渐透出本意的。文意起笔,从正面设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正如"源不深"不能“望流之远”,"根不固"不能"求

7、木之长"一样,"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接着,作者承接上文。提出人君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无疑也不会成功"。通过正反设喻,作者的本意也就十分明确了,唐太宗如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点拨]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

8、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这一段论证,言辞恳切,暗寓锋芒,值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