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04539
大小:77.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9课改革开放平乡县第三中学王利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2、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g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门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
3、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木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三、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改革幵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
4、深入探宄学习。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0,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
5、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在课前搜集身边的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变化及发展资料。六、教学方法(1)材料归纳法(2)创设情境法(3)讲述法(4)提问引导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实施过程导入新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是什么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教师引导不从时间、内容、意义三方面简要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前一课进行复习,同
6、吋引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讲授新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己经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业待兴,那么,哪个行业最重要?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展示材料一: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存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摆稳丫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丫。”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实践证明,材料前的提问学生很容易想到农业问题。再用材料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农村改革先行的必要性。同时佐证学生分析和表达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持续
7、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安徽凤阳小岗村发生了这样一幕: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广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廿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师: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最为壮观的一页。这艰难的第一步,带动了全国亿万双农民的脚步。可是,为什么当时社员们要立不如此悲壮的契约?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
8、点,主要是说当时人们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