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

ID:2039984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_第1页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_第2页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_第3页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_第4页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探讨: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而高层建筑大多都带有地下室。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工程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还会越来越大。由于地下工程材料消耗大、建造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结构设计的好坏将会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周期、施工工期以及建造费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技术与经济在建设工程中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每个设计人员应该认真考虑的。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    某高层建筑占地5.4万M²,总建筑面积约21

2、万M²,将打造成现代都市化的极致生活精品社区。设三层地下室(埋深约17m),地面为四栋30层塔楼(结构高98.8m),此外,还设三层裙房用于商业。下面谈谈该建筑地下室的设计。  1、抗震设防等级问题  按《高规》第4.8.2条、10.2.5条规定,本工程各部位的抗震等级为:①剪力墙底部加强应为一级(特一级),非加强应为二级(一级);②框支层及其下一层的框架为特一级(特一级),框支层下面一层以下的框架为一级(特一级);③塔楼部位的地下一层为一级,以下为二级或三级(二级);④裙楼地上及地下一层为二级(二级),其地

3、下二层为二级(二级)。  (1)尽管本工程结构较复杂,重要部位的抗震等级按规范要求提高一级,其它部位则没必要普遍提高抗震等级,否则会造成工程造价的不必要提高。(2)本工程为有转换层的大底盘多塔楼建筑,各部位的抗震等级均不同,故应准确、明确详细分列。(3)地下室的抗震等级一般低于上部,设计中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给予一定的加强,箍筋则按其相应抗震等级设置。  2、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问题  本工程地下室单层地面积较大,平面尺寸为190m×170m,原状地面标高起伏较大,整个地盘最大高差近7m。为降低设防水位,根据现场环境情况

4、,利用地下室周边基坑与地下室侧壁之间工作面,设立排水沟,将地势高处的侧壁外地下水疏导到地势低处。由于基坑支护桩之间,采用搅拌桩或旋喷桩作止水帏幕,加上地面采用混凝土板排走底地表水,因此,渗入支护桩与地下室侧壁之间的水量非常少;地下室侧壁背面及排水沟顶部贴专用疏水板,该产品一侧是带凹凸的塑料板,另一侧是带过虑作用棉X;经过止水帏幕及专用疏水板两道的过虑后,流入排水沟的水是非常清澈的,不含杂质,而且,排水沟截面较大,不会产生排水沟的堵塞。故在设计中将地盘分成3个区域,采用设防水位分别是-1.000m、-4.000m和-6.

5、500m。此方案投资成本不高,但可大幅度降低地下室的设防水位,减少承受地下水作用的构件(地下室底板、抗拔构件及侧壁等)的受力,从而降低成本,可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本工程地点原始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可沿地盘的北面、西面和南面三边布置排水沟,东面工业大道一侧均为地势低处,而且受地铁施工影响,不设排水沟。  3、基础底板选型设计问题  本工程塔楼部份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裙房部位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两种基础交界处设置沉降后浇带。底板采用600~700厚板。通过比较论证,此设计方案是合理的。  (1)塔楼之外的2~3层裙房所

6、占的面积很大,其底板底的持力层大部分为强风化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x=600KPa,压缩模量也颇大,故裙房部位可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抗浮则采用抗拔锚杆。此基础方案具有多方面优点:①满足裙房基础的各项要求;②施工方便快捷,相应缩短施工工期;③检测方便易行;④经济性好。  (2)塔楼部位采用人工挖孔桩,以微风化岩层为技力层,柱下尽量避免选用三桩,而改用大直径的单桩。这样既受力明确直接,承台的配筋量大为减少,且可节省承台和桩孔护壁的砼量。  (3)裙楼部位在抵抗水浮力方面,采用抗拔锚杆比采用人工挖孔桩更为合理。因为若采用

7、桩抗浮,则水浮力先通过板,再传给抗拔桩,路径不直接;且因抗拔桩桩距较大,造成底板跨度大,在水浮力作用下,底板内力大,配筋量相应大(以h=600底板为例,其配筋量达90kg/m2)。若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加抗拔锚杆,在保持板厚不变前提下,底板配筋即使由抗裂控制,其配筋量将大为降低(配筋量仅50kg/m2),虽然多了抗拔锚杆,但总的用钢量还是后者少。通过比较,采用天然地基+抗拔锚杆比采用人工挖孔桩抗浮,地下室底板及基础造价节省近30%。  4、地下室侧壁设计  (1)侧壁配筋按裂缝宽度控制,部分地下室侧壁配筋很大,故宜考虑

8、上部荷载对侧壁的压力,按压弯构件来计算,配筋量将大幅度降低。  (2)由于本地下室超长长度大,由温度而引起的温度应力非常巨大,采用钢筋硬抗是不可行的。对此类超长地下室,应使到混凝土温度应力得到合理释放才是有效方法,故每隔20~30m侧壁采用诱导缝的做法,控制侧壁在该指定位置开裂,加强该位置的防水措施,使到裂而不漏。该构造措施在多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