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

ID:2039534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_第1页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_第2页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_第3页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巨大子宫肌瘤19例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目的对19例巨大子宫肌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其中浆膜下11例,阔韧带2例,肌壁间6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并将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巨大子宫肌瘤表现为均质性4例,非均质性13例,囊实混合性2例。8例内部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内可见分隔结构,5例呈“旋涡状”混杂密度,4例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所有肌瘤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或和子宫体分离可见蒂状影与子宫体相连。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关键词】巨大;子宫肌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鉴别

2、诊断 由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引出巨大子宫肌瘤的选择标准,巨大子宫肌瘤由于其体积巨大,占据范围广,易造成盆腔、腹腔内多个脏器或组织结构与其相贴或被推压。这类病变易与盆腔和中下腹其他肿瘤相混淆,无论临床或影像学都容易造成误诊。搜集在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19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3年-2010年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9例,肿瘤最大径≥15cm,年龄25-56岁,平均43.5岁。均发现腹部巨大肿块,时间65d-11年,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下坠感8例,尿频3例,尿潴留及大便困难5例,月经紊乱3例,其中8例不育。  1.2方法:  采

3、用SIEMENS16排螺旋CT机,扫描前2h口服2%阳性造影剂500ml,待膀胱充盈,阴道塞纱布卷,以阴道上段为基线,向上扫描,直至病灶扫完为止。扫描层厚8mm,螺距1.0,病变部位薄层扫描,层厚5mm。增强选用优维显300mgl/ml、1.5ml/kg,以3.0ml/s流率,自肘静脉注入。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4例有延迟扫描,并行MPR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2结果  2.1肿瘤的形状:  肿瘤边界清晰,11例呈圆形,8例呈椭圆形,瘤体直径均≥15cm,最大者45cm×40cm×36cm。15例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其中9例接触面呈钝角,6例呈锐角。4例与子宫体分离的肿瘤中可见

4、条带状影与子宫体相连。子宫腔变形移位15例,15例肿瘤向上生长,其中11例上界超出骨盆水平,最高达腰2水平。2例肿瘤向侧下方生长,1例位于骶前,1例位于子宫左后侧。17例膀胱受压前移、直肠后移,11例肠道受压向上、后方移位,7例双肾、3例胰腺受压上移,8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血管受压后移。  2.2肿瘤发生部位:  手术证实浆膜下11例,阔韧带2例,肌壁间6例。本组没有黏膜下型肌瘤。  2.3CT表现:  CT表现分为3种类型:(1)均匀实性肿块4例,平扫肿块密度均匀,2例与子宫体等密度,2例密度略低,CT值约40-60Hu,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例与子宫一致性强化,3例比子宫强

5、化稍差,但延迟扫描强化与子宫一致;(2)非均匀实性肿块13例,肿块大部分为实性成分,平扫内见条线、裂隙状或斑片状低密度影,8例增强后可表现为内部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强化,与子宫体呈一致性强化,其间可见分隔结、长短不一,密度较结节密度低;5例为特征性中心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囊实混合性肿块仅见2例,1例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大致相等,1例以囊性为主,增强后实性部分与子宫体呈一致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另外,本组19个病例中仅有2例子宫肌瘤瘤灶内见少许斑点状钙化灶,同时5例增强后瘤体边缘可见低密度带包绕。  3讨论  3.1CT表现特征:  (1)平扫表现为占据盆腔或延伸至中上腹部巨大的圆

6、形或椭圆形实质性肿块,界限清楚,周围脂肪层存在,呈现良性肿瘤的特点。CT表现可多样化,内见条线、裂隙状或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极少数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钙化是子宫肌瘤的可靠征象,但不多见。本组19个病例仅有2例肿块内见少许斑点状钙化灶。(2)肿块与子宫关系密切,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或和子宫体分离可见蒂状影与子宫体相连。与文献报道不符[1],可能与多排螺旋CT为容积扫描,可重建多方位观察,能更好地显示肌瘤与子宫的关系,并所选病例无寄生性子宫肌瘤有关。子宫腔可受压变形移位,本组有15例宫腔变小呈新月形或线状。(3)与周围器官、血管脂肪间隙均清晰,但有不同程度推挤。本组17例膀胱受压前移、

7、直肠后移,11例肠道受压向上、后方移位,7例双肾、3例胰腺受压上移,8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血管受压后移,是由于子宫肌瘤起源于盆腔子宫,生长巨大并易向上生长所致。(4)增强扫描,大部分子宫肌瘤增强后与子宫体呈一致性强化。本组3种类型共14例有这种表现,占73.6%。这是由于肌瘤的血供来源于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通过假包膜或瘤蒂呈放射状供应肌瘤内部的肿瘤组织,血供丰富,与黄伟鹏等[2]报道相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