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

ID:20378247

大小:3.6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08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_第1页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_第2页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_第3页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_第4页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诊常见传染病管理教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诊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宋江美相关知识感染的概念感染:人体与入侵的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感染的类型重复感染/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继发感染机会性感染传播途径与媒介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等消化道传播:水、食物、苍蝇等接触性传播:手、用具、玩具等昆虫传播:吸血节肢动物等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垂直传播:母婴等人群易感

2、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传染病的预防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预防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甚至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报告制度丙类11种法定传染病乙类26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

3、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0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4月30日,卫生部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甲类:强制管理22小时内6小时内乙类严格管理246小时内12小时内丙类监测管理

4、924小时内24小时内传染病的分类与管理分类管理种类报告时间城镇农村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传染源处理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接触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戴口罩虫媒传染病: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特异性免疫力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个人防护、药物预防

5、临床常用隔离技术1、戴工作帽2、戴口罩3、穿脱隔离衣4、戴手套5、污物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基本要求1、戴有效口罩12层以上,血液,血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2、戴防护镜;3、戴手套,原则上一用一换;4、着专用鞋帽;5、穿防护服和隔离衣;6、戴防护面具。特殊传染病的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感染后病情重,病死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点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热较敏感,耐低温;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传染性

6、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防治: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类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流感病毒的混合体。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如高热、咳嗽、乏力、厌食等。此次美国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感染管理—急诊科

7、急诊科感染管理基本要求1.急诊科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2.建立预检分诊制度;3.传染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急诊科感染管理基本要求5.要有流动洗手设备及手消毒设施;6.急诊抢救室及内部相关设施应每日定时消毒;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普遍性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原则)在所有的医疗环境中,每位医务人员接触血液、伤口分泌物和深层体液或者任何明显被血液污染的物体时均应遵守标准防护措施。强调应假设所有病人均为HIV感染者。医院标准预防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隔离

8、采取防护措施(一)标准预防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院内已知或未知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对所有患者,无论其诊断或感染状态如何,均应采取措施主要措施手卫生物理屏障(手套、口罩/呼吸器、隔离衣、护目镜)隔离病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