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66859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历年高考年高考语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命题特点解读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三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命题特点解读与对策高考是对所有高三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的检测,也是一次选拔考试,如何在有限的最后冲刺中,使高考语文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取得高考语文令人满意的成绩,成为每一个高三学生迫切关注的问题。虽说高考每年都会有变化,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变与不变是一对矛盾,变的是试卷内容、试题形式,而不变的则是试卷的命题意图、题型规律与解题技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考语文复习虽无秘诀可言,然而语文学习本
2、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样高考语文复习也可以从上海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走向的分析中作出相应的预测,并且找寻到应对的措施,从而从容地握住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手。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与07、08年相比,主要表现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覆盖不同文体,有利于更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试题设计上,注重阅读目标的指向性和阅读材料本身特点的结合,进一步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在材料作文要求上,提供平实而又内涵丰富的材料,使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阅读部分选文与命题特点:纵观近三年现代文阅读语段,在阅
3、读材料的选择上,特别强调了文本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可读性相互结合,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流畅,同时又兼顾到各种不同文体的风格特点。第一篇都选用事理说明性文化时文,第二篇选用文学性较强的散文。2007年:第一篇以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包豪斯”学校为载体,着重说明了艺术应从艺术“神坛”上解放出来,指出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才是真正的艺术理论。第二篇“重西湖”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作者以“今年杭州第一朵荷花开了”起首,紧接一句“杭州还有什么”发问,引发下文从多个角度赞叹杭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后
4、以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名句过渡并转折,由上文转向了“重西湖”更深层次缘由的阐述。2008年:第一篇选用了“文汇时评”中孙逊的《城市地标的文化底色》,谈关于城市地标与历史文脉的关系。这篇时文以“世搏会中国馆”为话题,不仅关乎上海2010年世搏会,又切合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开放大气的特色。第二篇牛汉的散文《灯笼红》借物写人,赞美具有美好心灵的平凡而伟大的普通百姓,人文性与文学性兼具。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内涵,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很有文学味。2009年:就选文的文体而言,现代文阅
5、读材料第一篇是议论文,第二篇是侧重于写景与抒情的文学散文;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一篇是记人的叙事性文章,第二篇是说明文。选文避免了在体裁上的重复。就选文的内容而言,现代文阅读理解的第一篇,选入了历史学家雷海宗的议论文《专家与通人》。该文要求培养“通人”的观点,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既贴近“二期”课改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也符合近年来大学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第二篇选取的是当代著名作家林斤澜的散文《春声和春深》。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有利于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欣赏趣味。而作品思想感情
6、的丰富和艺术成就的精湛,也有利于我们由浅入深、从各个层次来检测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区分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更好地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5阅读部分的试题强调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联系,如第8题至第10题分别从句意、文意、写作特点等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强调课外文本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如第12题要求将《春声和春深》与新教材第四册《故都的秋》进行比较,评析二文在南北景象描写中的不同用意,引导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重视;强调内容分析与语言品味的联系,如第27题“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即要求
7、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语言形式。整张试卷在难易程度上保持了中等偏易的特点。在各板块试题的设计方面,近三年上海语文卷中每一道试题的考查标准都属于《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考查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阅读部分涉及到对认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各方面能力的测试。在“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中,“读懂、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是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基本依据。正是紧扣“浅显”这一关键词,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难易度作了适当调整。文言文阅读材料一,选入的是记人的史传文《
8、明史·沈周》;文言文阅读材料二,把往年的文论类替换成了说明类。除了紧扣“浅显”的特点外,也保持了整张试卷的文体平衡。二、作文题命题变化与发展趋势: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采用了材料作文的题型,一改延续了三年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可以有效地遏制愈演愈烈的套题风气,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积极的引导作用。考虑到学生多年来习惯于写命题作文,对材料作文会感觉陌生,今年选择了有关郑板桥书法的材料,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郑板桥绘画题记的课文,学生对郑板桥其人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