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

ID:20359646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作课人: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李鲁涛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此篇文章时,对陶渊明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所以可借用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对陶渊明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和更理性的分析。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课前准备:1、搜集除了初中课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它著名诗文和他的有关事迹。2、搜集后人有关陶渊明的文章和对陶渊明的评价、议论或赞美的文字3、写作文《致五柳先生》。一、导入新课。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

2、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41岁之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归隐之后的16年又写下了《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人人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社会,大济于世的理想始终在心中萦绕,但是他始终没有再做官,又向世人表达了他聊乘化以归尽的处世态度,顺从自然,保持本性是他最终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曾经发出“我最欲眠卿且去”的率真之言的陶渊明,欣赏他最为著名的饮酒诗篇吧!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3、字元亮,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三.解题。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

4、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四、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1.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

5、重音。“心远地自偏”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

6、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指何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会让心里如此悠然?南山一说指作者家乡的庐山。一说指终南山。此种说法不好。因为作者说“结庐在人境”而非隐居。一说指住宅南边的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色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请展开你的想象进行描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

7、,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体宁静恬淡。6、“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在污浊复杂的人世间,不丧失我们的本性。这是人生的真谛,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辨。7、找出陶渊明诗文中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