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55498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2
《试析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创新研究论文摘要: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建设与创新。培养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研宄生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文章以武汉大学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新举措为例,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环境创新进行探讨,对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性进行论证。论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环境;创新研宄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体现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而且肩负着为本国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变培养理念,优化培养环境,
2、将研究生培养和提高培养质量落在实处。研宄生培养环境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优化和营造培养环境,不仅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设施(即硬环境),更需要转变对培养环境的观念、态度以及由此构建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模式等(即软环境)。认真抓好软硬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工作,才能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环境的现状1.不断优化研宄生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及研究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拥有的技术创新成就,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以及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前景的重要标志。据统计,自1999年国家实施扩招政策以后,目前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由197
3、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时的1万人增加到XX年的33万人,研宄生教育以每年20%〜30%的速度扩招。最近3年研宄生招生数量已经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提供的信息,至XX年我国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将达到120万,博士研宄生将达到15万。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在随之增长。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科技投入的增加,各个高校软硬件条件的明显改善,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2.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研宄生教育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培养
4、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1)教育资源有待改善。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扩大,现有教育科研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其他相关硬件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科研需要。(1)培养环节有待优化。研究生培养环节还需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不尽完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部分课程设置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开设,层次不明显现象。研宄生教育基本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稳定教材还未完全具备,教师重视程度,学校经费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还有待提高。(2)培养理念有待完善。近几年虽然我国各高校不断加强人
5、才培养的社会性和针对性,突出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人才培养实际需要的课程明显增多,但凸显学科差异,发挥各学科优势,科研成果产出量及社会经济实践等方面仍待提升。(3)国际交流合作有待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推动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研究生不断增长的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以及学校能够提供的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学院之间、学科之间、导师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凸现。争取到与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导师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还远远不够。二、武汉大学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新举措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高校研究生
6、教育改革的先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牢固树立“质量是研宄生教育生命线”的基本方针。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建设,改善条件,整合资源,优化氛围,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革除制约研宄生培养环境的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提高武汉大学研宄生培养质量与水平的良好环境与保障机制。1.优化培养环境的前提创新培养理念培养理念指导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将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把推进培养理念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我校在知识传授方面树立
7、“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理念;在培养成才目标方面确立“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理念;在育人的观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塑造学生独立完善的人格和个性;在专业建设方面“强调专业特点的同时,树立重基础、宽专业”的理念;在国际联合培养人才方面“逐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在教学观念方面“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新的教学观念;在学生成绩评价方面“确立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考核标准的理念。2.优化培养环境的关键__创新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环境优化的关键是创新培养模式,即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我校实施
8、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模式;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课堂与课外相协调的模式;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开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