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

ID:20352243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_第1页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_第2页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_第3页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_第4页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的地形1_地理教案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

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

3、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

4、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5、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

6、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

7、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