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ID:20349717

大小:57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0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1页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2页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3页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4页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刘艳1,2,马茂华1,吴胜军1,冉义国1,2,王小晓1,2,黄平1*(1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14;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系统功能(如结构稳定和肥力保持等)至关重要。而干湿交替是导致土壤团聚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团聚体稳定性。本文回顾了70多年来干湿交替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水稳性的变化特征,着重阐述了干湿交替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干湿交替条件下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

2、素,并比较分析了近80年来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梳理发现,尽管目前报道了大量有关干湿交替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的土壤系统中,鲜有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探索干湿交替复合作用过程与多重影响机制。同时,由于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差异较大,导致其结果往往可比性较差。由此,本文提出了该领域今后潜在的研究方向:(1)敏感脆弱区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演变机制;(2)干湿交替对土壤团聚体中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3)新技术,如CT等技术在团聚体研究中的应用;(4)植物群落与土壤团聚体间交互作用特征与机理等。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干湿交替

3、;生态系统功能;断层扫描技术中图分类号:S152.4  文献标识码: B土壤团聚体是由砂粒、粉粒、粘粒在各种有机无机胶结剂的作用下粘结而成的基本土壤结构单元[1],其稳定性显著影响土壤结构与功能。20世纪下半叶,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研究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相继提出了Emerson土壤团粒结构模型[2]、微团聚体形成模型[3]、团聚体等级模型[4]。土壤团聚体根据其粒径大小可以分为大团聚体(>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也可根据其抗外力作用分为稳定性团聚体和非稳性团聚体,其中水稳性团聚体是较受关注的一类稳定性团聚体[5-7]。土壤团聚体易受到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人

4、类活动及环境变化(如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火)等因素影响,其中干湿交替是土壤经历最频繁的水分条件变化过程,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等产生重要影响[7]。干湿交替是土壤经历多次干燥湿润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影响土壤颗粒团聚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有关“干湿交替”的研究最早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由1958年Birch[8]发现干湿交替对土壤呼吸的激发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自然界中,降雨、物质的扩散流动及冷凝等自然现象的湿润作用,及太阳辐射、风等的干燥作用共同形成了土壤的干湿交替过程[7]。干湿交替通过改变土壤团聚体周围的水环境及孔隙度,使团聚体收缩和膨胀,影响团聚体的形成、粒径分布、结构稳定性

5、,且其对水稳性团聚体理化性质的影响尤为显著[7,9]。除此之外,干湿交替可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及活性,影响团聚体内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释放,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大量研究表明,干湿交替影响团聚体与颗粒有机物、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10,11],同时改变土壤养分(如碳[12]、氮[13]、磷[14])循环。针对干湿交替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重要研究历程,我们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图2)。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关干湿交替对土壤团聚体影响的研究侧重于土壤含水量对团聚体的影响机制,包括降雨、浸湿速率等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例如,Seginer和Morin[25]研究表明,裸露土壤的入渗能力下降与降落

6、在地表的水滴数量有关,而与降雨时间无直接关联;随后,Utomo和Dexter[21]第16页,共16页利用去离子水对土壤进行处理,发现干湿交替会促使团聚体中微裂纹的形成,从而降低团聚体的抗拉强度,增加土壤易碎性,降低团聚体稳定性。80年代后,研究方向细化到干湿交替对土壤团聚体养分循环、孔隙结构、气体分布的影响。例如Mikha等[23]研究发现干湿交替可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断层扫描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干湿交替对团聚体微观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中,Ma等[24]利用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的显微断层扫描技术(SR-μCT)对干湿交替条件下老成土团聚体内部孔隙结构变化的

7、影响进行了研究。不同干湿交替阶段,在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变化特征方面,目前学者尚未得出一致结论。Shiel等[26]研究发现在干湿交替初期,粘质土(61%粘粒,33%粉砂)团聚体粒径下降明显,且经过四次干湿交替后,机械重组后的团聚体和自然状态下的团聚体粒径分布相似;但Mikha等[23]研究表明干湿交替初期,粉砂壤土(22%粘粒,69%粉砂,9%砂粒)团聚体粒径分布没有显著变化,直到第四次干湿交替后,干湿交替对团聚体才有微小影响;Denef等[10]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