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48037
大小:7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1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要:主要讲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基本思想、目标、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种模式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
2、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秘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原教育部长 陈至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信息
3、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1.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2.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
4、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
5、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1). 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2).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3).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学习;(4).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
6、下基本要求:1.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2.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3.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4.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1.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鸡窝、思维能力;2.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3. 利用信息化学
7、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4.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5.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6.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7. 利用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