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4478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8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文章。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
2、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
3、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枣核》 (1课时) 课文《最后一课》 (2课时) 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课文《古诗四首》 (2课时) 课文《晏子使楚》
4、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 (1课时) 六枣核 萧乾 教学目标: 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2、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样用一
5、个老新闻记者的眼光,冷静客观地审视美国的现代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相交织所带给我们思考的现实。 二、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思考:边读边思考,全文贯穿的一条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三、分析课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是枣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⑴学生围绕段落、文章结构提纲进行阅读讨论。⑵学生发言交流。 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
6、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院将同“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板书设计: 枣核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
7、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第二课时 一、具体研读课文 1、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1)提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单元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