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27625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2
《高考最后七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最后七天,教你如何利用 高考最后七天,教你如何利用之一 如果将高考比作一场无硝烟的战斗,那么用整装待发、箭在弦上这些词汇来形容考前一周一点也不为过。当漫长的三年高中生活只剩下短短七天时间时,作为考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从容以对还是焦虑不安?你是漠然视之还是备感重视?你会踏步前行还是畏缩止步? ——“七天的自由复习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呀,好像挺长的,但又怕过得太快……” ——“再过七天就高考了,天哪;我好像还有好多题不会做呀,还有好些资料没看呢,这可怎么办呀,我有点手足无措了,谁能救救我呀!” ——“想想七天后就要在一张白纸黑字上决定自己未来的去向了,
2、真的很兴奋……” 不要犹豫,伸出双手,让我们一起在高考倒计时中携手走过最后的时刻!Areyouready?Go! ◆5月31日——考前第7天:定个复习计划 ◆6月1日——考前第6天:归纳复习技巧 ◆6月2日——考前第5天:再次约会基础 ◆6月3日——考前第4天:模拟练习热身 ◆6月4日——考前第3天:给心情松松绑 ◆6月5日——考前第2天:睡好觉巧运动 ◆6月6日——考前第1天:做演练早感受 ◆6月7日——高考当天:七步曲助高考 5月31日 考前第7天 定个复习计划 对于大多数高三同学来说,今天是由综合复习到自由复习的过渡,从今天起,老师们将复习
3、“大权”下放给同学,由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自由复习最怕懈怠,进行不科学、不理智、无计划的无效复习。因此,在自由复习前就应该制订出一份书面计划,把这一周时间中要做的事情详细规划一下。这个时候,已经不能以天为单位来做计划了,要以小时为单位制定各科的复习计划。 复习时间可按照最近阶段的复习计划来进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午的学习效果相对比较好,所以早上的光阴是不能错过的。早上6点左右起床,可以保证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不要超过这个时间。中间每两个小时左右,要休息15分钟到30分钟。最好听听音乐,也可以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但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后要很长时间
4、才能恢复到学习状态。 下午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下午容易疲劳,如果时间过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2-3小时为宜。在吃晚饭前的这段时间,是最适合休息的时间,因为此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散步、去超市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但千万不能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打斗游戏或刺激的电视片都不要涉及,反而幽默片、相声小品等很适合在这个时间看看听听。晚上学习3个小时左右,其间注意力集中,保证学习质量。对于晚上学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最晚也不要超过11点睡觉。 有了计划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完不成的计划不是好计划,所以考生在制订计划之初就应该做到心里有数,量力而为,不能提
5、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要求。一旦完不成,反而给自己带来压力。完成一天的复习之后,考生可以自己在计划表上打个勾,还可以就完成情况给一个自我评价,比如说“优秀”、“良好”或者“一般”,并根据完成情况调整以后的计划。 花样食谱:早餐——馒头和草莓酱、牛奶(或豆奶)、煮荷包蛋1个、酱黄瓜;水果是夏橙或白萝卜1个;中餐——荞麦大米饭、香菇菜心、糖醋带鱼、豆腐血旺丝瓜汤;晚餐——绿豆粥、白菜猪肉包子、虾皮冬瓜。 营养小贴士:除了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外,不要吃过多的味精,有的家长为了使饭菜更有味道喜欢多放味精。过咸食物对大脑有危害,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蛋、虾等都不是明智之
6、举,其他如汽水、冰水等应少饮,以免影响食欲。 高考最后七天,教你如何利用之二6月1日 考前第6天 归纳复习技巧 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考生要努力提高自己在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段里的学习效率。做题应该以“反思、温故”和“查缺补漏”为主,多做一些以前练过的习题,也可以把前一阶段做过的试卷再浏览一遍。要少做新题和难度较大的试题,以免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对高考形成畏惧心理。实际上高考的试题难度是同平时的模拟考试相当的,考生无须紧张。 首先,不要老盯着难题做了,现在所做的难题,99%不是高考题,高考题中所有的题目,从知识上、解题方法和技巧上,其实前面的复习中都已经储备了
7、,做难题只有一个作用,增加心理负担——还有这么多题不会做。 第二,把前一段做过的题进行整理,如果现在还不会做,最好请老师辅导,关键是有助于在上考场时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我该学的都学会了;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反馈到知识点上,回归课本,重新掌握基础知识,不然高考中还要错。 第三,文科还需要知识的一个提高,原来总是在忙忙碌碌做题,这时就要往高处走,从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入手。因为文科命题有一个原则:不是课本上的题,但又不脱离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有一个社会问题要从文科的角度入手,那就要看你学了哪些东西,是从哲学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这就要对知识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