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

ID:20324458

大小:509.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课件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一、什么是哲学的自然观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观:不能简单地说,是关于自然界本身的哲学理论,是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去把握自然界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诸多观点的总和。哲学的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论。哲学自然观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说明自然界本身,而在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理解和阐释,以便为人们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某种规范和指导。二、自然哲学(自然观)的演变西方自然哲学大体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古希腊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1.古希腊的“万物有灵”

2、的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运动着并充满着灵魂的有机体。自然是运动着的。赫拉克利特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自然是有灵魂的。世界万物被看作是充满灵魂的,追问隐藏在自然万物背后的这一灵魂究竟是什么。自然是一个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上帝创世说。《圣经·创世记》叙述了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自然万物和人的过程,这一思想被后来的中世纪哲学家们反复地论证和阐释。根据创世说,上帝从无中创造出整个世界包括人和自然,上帝既是

3、世界的创造者也是世界的支配者;同时,按照上帝的旨意,人是自然万物的管理者和统治者。神学自然观第一次提出了自然与人的区分问题,即人第一次从自然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尽管这种区分是以贬低自然为代价的。而且,这种通过贬低自然来区分人与自然的做法,也为近代欧洲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埋下了伏笔。3.近代的机械自然观重视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认为自然事物的运动总是遵循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它不仅要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还要揭示出其中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观受到当时哲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而带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将自然视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机械体系。由于这种自然观所带有

4、的机械论色彩,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常常被看作是外界的力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否认自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其自身。(牛顿的“第一推动力”)这个世界的最初原因则只能归于上帝而无法从科学原理中获得。有泛神论的色彩。在这种机械自然观的支配下,自然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自然只是外在于人的、被人认识和利用的对象,人作为主体可以任意地处置自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二者是尖锐对立的。②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角度,指出自然是整个世界(包括人)的根据。“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是来自思维。存在是从自身、通

5、过自身而来的——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存在的根据在它自身中”;并且,“自然是与存在没有区别的实体,人是与存在有区别的实体。没有区别的实体是有区别的实体的根据——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据”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指出,自然是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和对象。“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惟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本学连同自然学当作普遍的科学。”认为人只能通过对象才能实现自身的本质(已经非常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人化思想),但由于费尔巴哈是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最终未能从感性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这与费尔巴哈抛弃

6、黑格尔自然观中的辩证法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比较机械论在说明自然界的细节上有优势采取一种客观的、科学的立场,强调客体的意义和价值有机论在说明自然界的整体图景方面更有说服力采取一种主观的、目的论的立场,强调主体的意义和价值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旧的哲学自然观、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自然观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中介性的观点,确立了从实践出发去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既从实践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分化与对立,又从实践去

7、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真正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奥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从根本上克服了旧自然观中的唯心主义因素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自然,自然是人的感性活动或实践的前提、对象和结果。——强调自然的物质性与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2.从根本上克服了旧自然观中的形而上学因素旧自

8、然观在理解自然时,通常缺乏一种历史的维度,没有把自然看作是有时间序列的生成过程。①自然本身也处于一种变化和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