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

ID:20286250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_第1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_第2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_第3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_第4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地震沉积学在X区块S沉积单元的应用摘要:以X为研究区块,针对储层的沉积特点及发育特征,运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技术,有效地优选了处理流程和参数,解决了井资料缺乏对层序划分以及沉积相研究所带来的困难。应用表明,研究区内90°相位地震资料使振幅与岩性测井曲线形成了较好的对应关系,且提高了解释精度;地层切片技术能识别出地震剖面上的层序边界。通过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在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中应用,形成了“地震宏观整体控制和趋势引导、重点目标砂体精细追踪和刻画、不同类型砂体区别对待”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利用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精细刻画砂体,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精度,增强了

2、地下砂体沉积组合面貌的确定性,完善了曲流河一前缘相储层沉积模式,深化了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使砂体认识更加接近地下实际。【分类号】:P618.13引言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发展,仅仅依靠测井信息预测井间砂体己经无法达到精细开发的需求,利用地震信息辅助测井资料预测储层逐渐显露出优势,但是面对大庆油田储集层单层薄、砂泥薄互层叠加、相带窄等特点,在地震层位精细解释、砂体分布及有效相带的识别等方面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笔者在研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精细解释地震层位,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结合测井解释信息,综合考虑物源方向、微相类型等关系,对该区块S层位的沉

3、积微相进行精细研宄,建立了井震结合的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方案,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一、工区概况X区块全区覆盖3D3C地震,地震品质好。以往对研宄区沉积环境的认识,认为该区S单元沉积时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为三角洲内前缘沉积。具有砂泥岩层薄、小层厚度不均匀、平面相变大、纵向分布零散、非均质严重等特点。二、地震层位的精细标定该区块波阻抗反射界面混乱,人工识别层位界面的准确性低,且当存在砂泥岩交替出现时,单纯的追踪砂泥岩反射轴,可能出现严重的“串层”现象。在地震解释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地震沉积学中的90°相位转换技术和地层切片技术,解决了油层组界限和小层界线的精细解释的

4、问题。1、90°相位转换精细解释油层组界面油层组的界面为大规模水进或者水退界面,砂泥岩界面明显,是地震上可以进行追溯的标志层。通过地震资料的90°相位调整,其子波处理将地震薄层的中心与地震反射波的最大振幅对应起来,而不是对应薄层砂的顶、底界面,克服了地震数据中零相位子波数据的不足,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地质的意义。同时转换后的数据油层组分层界限转换到零相位位置,降低了地震解释的拾取误差以及分辨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波长变化形成的视觉误差对解释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将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转换,不能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2、地层切片精细刻画小层界线小层界线的确定关键是在地震数据中

5、提取等时地质界面,反映小层的地震属性信息特征。以往常使用地震时间切片和层位切片反应地震属性信息,时间切片是以某一固定的地震旅行时间对地震数据体的进行切片显示,层位切片是沿着或平行于地震解释层位进行切片,二者均无法较好的解决密井网区块内局部地层厚度变化所引起的“串层”现象。地层切片是在解释层位的顶界面之间,根据合成记录反映的井点信息,内插出来的一系列切片,与小层界线更加吻合,并且能较好的适应局部地层厚度变化,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单层地震信息。三、地层切片的制作与砂体展布规律研宄沉积相的变化主要变现为岩性的变化,在地震上可以通过同相轴的变化以及振幅和频率的识别。所以首先要在最

6、小等时单元内建立井点信息(测井相)与井点地震相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地震信息转化为沉积相信息。各个小层的层序边界均有地层切片得到,垂向上筛选出与井信息最为符合的地震属性切片作为判断沉积相的依据。该沉积单元先通过地震属性切片初步确定河道展布趋势,发现在工区范围内主要发育4条水系。但由于一张地震切片可能反映多个层位的河道信息,所以通过与井震结合砂岩厚度定量预测图相结合,可以剔除邻近单元信息,最终确定S沉积单元的河道信息。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平面及剖面,进一步确定河道边界。在平面上,以现代沉积及模式绘图法为指导,结合井点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根据地震切片属性值突变确定河道边界。在剖

7、面上,根据连井地震剖面波形同相轴错叠、弯曲等现象,确定窄河道井间边界点。最终通过点、线结合方式,精细勾勒出井间河道边界。通过沉积相带图可以看出,S沉积单元为三角洲前缘相近岸沉积,以北部物源为主,自北向南局部发育近东西向水下分流河道,呈枝状、条带状、豆荚状分布。尖灭区不发育,发育大量席状砂。结论1.在地震属性切片中,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利用测井相与属性匹配,可以很好的将井间数据地震信息转化为沉积相信息,从而为河道边部的刻画及河道连续性的预测提供有力的证据2.通过一系列地震切片的沉积相分析,识别出X区块S沉积单元为三角洲前缘近岸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