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8228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2、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
3、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
4、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
5、: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
6、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
7、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
8、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 和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