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

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

ID:20274761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_第1页
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_第2页
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_第3页
资源描述:

《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入门教程:CSS基本语法及用法入门>>edu.5151doc.教育资源库1.基本语法CSS的定义是由三个部分构成:选择符(selector),属性(properties)和属性的取值(value)。基本格式如下:selector{property:value}(选择符{属性:值})选择符是可以是多种形式,一般是你要定义样式的HTML标记,例如BODY、P、TABLE……,你可以通过此方法定义它的属性和值,属性和值要用冒号隔开:body{color:black}选择符body是指页面主体部分,color是控制文字颜色的属性,black是颜色的

2、值,此例的效果是使页面中的文字为黑色。如果属性的值是多个单词组成,必须在值上加引号,比如字体的名称经常是几个单词的组合:p{font-family:"sansserif"}(定义段落字体为sansserif)如果需要对一个选择符指定多个属性时,我们使用分号将所有的属性和值分开:p{text-align:center;color:red}(段落居中排列;并且段落中的文字为红色)为了使你定义的样式表方便阅读,你可以采用分行的书写格式:p{text-align:center;color:black;font-family:arial}(段落排列居

3、中,段落中文字为黑色,字体是arial)2.选择符组你可以把相同属性和值的选择符组合起来书写,用逗号将选择符分开,这样可以减少样式重复定义:h1,h2,h3,h4,h5,h6{color:green}(这个组里包括所有的标题元素,每个标题元素的文字都为绿色)p,table{font-size:9pt}(段落和表格里的文字尺寸为9号字)效果完全等效于:p{font-size:9pt}table{font-size:9pt}3.类选择符用类选择符你能够把相同的元素分类定义不同的样式,定义类选择符时,在自定类的名称前面加一个点号。假如你想要两个不

4、同的段落,一个段落向右对齐,一个段落居中,你可以先定义两个类:p.right{text-align:right}p.center{text-align:center}然后用不在不同的段落里,只要在HTML标记里加入你定义的class参数:<pclass="right">这个段落向右对齐的</p><pclass="center">这个段落是居中排列的</p>注意:类的名称可以是任意英文单词或以英文开头与数字的组合,一般以其功能和效果简要命名。类选择符还有一种用法,在选择符中省略HTML标记名,这样可以把几个不同的元素定

5、义成相同的样式:.center{text-align:center}(定义.center的类选择符为文字居中排列)这样的类可以被应用到任何元素上。下面我们使h1元素(标题1)和p元素(段落)都归为“center12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类,这使两个元素的样式都跟随“.center”这个类选择符:<h1class="center">这个标题是居中排列的</h1><pclass="center">这个段落也是居中排列的</p>注意:这种省略HTML标记的类选择符是我们经后最常用的CSS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

6、很方便的在任意元素上套用预先定义好的类样式。4.ID选择符在HTML页面中ID参数指定了某个单一元素,ID选择符是用来对这个单一元素定义单独的样式。ID选择符的应用和类选择符类似,只要把CLASS换成ID即可。将上例中类用ID替代:<pid="intro">这个段落向右对齐</p>定义ID选择符要在ID名称前加上一个“#”号。和类选择符相同,定义ID选择符的属性也有两种方法。下面这个例子,ID属性将匹配所有id="intro"的元素:#intro{font-size:110%;font-">color:#0000ff;backg

7、round-color:transparent}(字体尺寸为默认尺寸的110%;粗体;蓝色;背景颜色透明)下面这个例子,ID属性只匹配id="intro"的段落元素:p#intro{font-size:110%;font-">color:#0000ff;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注意:ID选择符局限性很大,只能单独定义某个元素的样式,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9731248:上一页12[这篇文章来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