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5869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论江淹作品所体现的儒家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江淹作品所体现的儒家倾向王大恒摘要:江淹文学创作体现出复杂的思想倾向,其中儒家思想在其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继承儒家的赋颂传统,用文学作品来“润色鸿业”;继承儒家的讽谏传统,用文学作品来规劝帝王;继承儒家提倡的人心“感于物而动”的传统,从“以物感人”角度表现人的情感。..关键词:江淹诗赋儒家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强烈地影响着封建时代无数文人士子的精神心态,并逐渐成为他们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部分。魏晋时期儒学衰微,玄学、佛学兴盛。到了江淹生活的南朝时期,更有利于统治的儒学又渐被重视。刘宋时期立“四学”,儒学就置于首位。宋文帝征召雷次宗至京师,开馆授儒学。梁武帝时期
2、更是坚持以儒术治国,并下诏置五经博士各一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此时的儒学与魏晋时期相比,地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必将会对江淹的思想产生影响。纵观江淹一生的活动经历,其仕途之路虽颇为曲折坎坷,但始终不忘功名,积极进取,发愤图强,这正是来自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江淹现存作品中,具有儒家倾向的作品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其在《镜论语》中主要言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具体在其创作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继承儒家的赋颂传统,用文学作品来“润色鸿业”儒家的赋颂传统经由汉赋家的创作之笔,达到了为统治者“润色鸿业”的目的。其后许多文人学士在其作品中,也受儒家赋颂传统的影响,用文学创作来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3、自幼学习儒学的江淹的《横吹赋》即是其创作中此方面的代表。“横吹”即横笛,是军中乐横吹曲的主要演奏乐器。从此赋序文可知此诗当作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宋顺帝升明元年(公元477年)闰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造反,时为骠骑大将军的萧道成出屯新亭前去平息叛乱。被贬吴兴后重新被起用的江淹此时刚到萧道成幕下不久,任的是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掌记室之职。在此赋中,江淹首先用汉大赋铺张扬厉的写法描写了制作横笛的材料——竹的生长环境:“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北阴之竹”首先点明了此竹的生长地点。《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有“阴竹之管”的说法,也就是说古人是用生长在山北之竹作笛。文中从山上石、云、风、
4、木、草、岩、水等方面描写了一座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的产竹之山。接着是对用此山之竹所做成的笛的描写,从横笛的外饰一直描写到其质及音律,极尽敷陈之能事。横笛上镶嵌着美玉,其润如沉香,丽如彩霞。上系杂有紫色花纹的红丝带,并有如星、露一般的花点装饰其中;其声则抑扬顿挫,凄婉动人,高远飘摇,曲折起伏,柔和婉转,节奏分明。如秦燕之乐慷慨悲凉,令人悲怨心酸,边地之音更使敌我之兵共同泣下。在对横笛进行一番夸饰之后,赋文转入对大将萧道成的颂赞,赞美其军威。在秋色满天的季节,大将军率军去平定叛乱:“衣抉动兮雾入冠,弓刀劲兮马毛寒”两句点明出师时间是秋风劲起,弓刀难控的严寒时节。各路军队一起进发,大旗小旗如星云
5、一般,势可动山,功可刻石传颂。一战而叛乱即被平定,如同神灵一般势不可挡。然后赋文转入对横笛的赞美,实际上亦是侧面赞美大将军萧道成的功绩。赋的最后一段从军容方面入手,赞美大将军的军容严整:大将军头戴贝壳装饰的头盔,弓端装饰着象牙,旗帜上画着鸟形图案,身佩鱼皮箭袋。堇山出产的锡刃,耶溪出产的铜剑,皆可以陆上刺犀牛大象,水中斩蛟龙。高旗延绵不绝,随从骑兵众多。继而横笛声起,笛声嘹亮,传于阵前。此赋通过对横笛的赞美,颂扬的是大将军萧道成的军功,显然继承的是汉赋中重于颂扬的儒家思想。二、继承儒家的讽谏传统,用文学作品来规劝帝王儒家的讽谏传统其来有自。在儒家文学经典当中,有许多阐述的就是政治讽刺内容
6、。在古代社会,政治上对君主进行讽谏是文士的一种责任。江淹作品中,继承同样儒家的这种讽谏传统。其《效阮公诗十五首》即是借拟古来讽谏刘景素的不轨之谋。宋末,其在建平王刘景素手下任职,知刘密谋政变,乃予以劝阻。刘不但不听,反而猜忌他。于是在多次上谏不被采纳之后,江淹“赋诗十五首,略明性命之理,因以为讽”。但由于刘景素的行为,属于尚未公开化的政治密谋,江淹虽知其心但却不能点破。欲予劝阻,只能隐微曲折地给以暗示,希望对方能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所以,他选择了以旨趣遥深著称的阮籍的《咏怀诗》来作为摹拟对象,但其摹拟阮籍的《咏怀》,决非一般的拟古之作,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即直指讽谏之意。江淹摹拟之
7、作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以“人事之成败”与“性命之理”来启发与讽谏刘景素并表白自己,所以《效阮公诗十五首》每首都有一些类似揭示主题的语词或警句,用以表达自己的讽谏之意。如其一的“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其二的“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其三的“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诉谁”;其四的“飘飘恍惚中,是非安所之”;其五的“变化未有极,恍惚谁能精”;其六的“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其七的“高阳邈已远,伫立谁语哉”;其八的“常愿反初服,闲步颍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