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58213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颜色搭配原则与禁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颜色搭配原则与禁忌 A、原色:红、黄、蓝 复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间色:黄+橙=橙黄橙+绿=棕 B、彩色系 1)色相:指色彩的冷、暖属相 2)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3)明度:指色彩的明亮度 C、服装、服饰的颜色分类 1)暖色:红、橙、黄、粉红 2)冷色:青、蓝、紫、绿、灰 2)中间色;黑、白、咖啡 D、颜色搭配原则 1)冷色+冷色 2)暖色+暖色 3)冷色+中间色 4)暖色+中间色 5)中间色+中间色 6)纯色+纯色 7)净色(纯色)+杂色 8)纯色+图案 E、颜色的搭配禁忌 1)冷色+暖色 2)亮色
2、+亮色 3)暗色+暗色 4)杂色+杂色 5)图案+图案 F、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 1)上深下浅:端庄、大方、恬静、严肃 2)上浅下深:明快、活泼、开朗、自信 3)突出上衣时:裤装颜色要比上衣稍深 4)突出裤装时:上衣颜色要比裤装稍深 5)绿色颜色难搭配,在服装搭配中可与咖啡色搭配在一起 6)上衣有横向花纹时,裤装不能穿竖条纹的或格子 7)上衣有竖纹花型,裤装应避开横条纹或格子的 8)上衣有杂色,裤装应穿纯色 9)裤装是杂色时,上衣应避开杂色 10)上衣花型较大或复杂时,应穿纯色裤装 11)中间色的纯色与纯色搭配时,应辅以小饰物进行搭配 G、服色环
3、境协调法 一个人的服装颜色必须与周围环境与气氛相吻合、协调,才能显示其魅力: ①参加野外活动或体育比赛时,服装的颜色应鲜艳一点,给人以热烈、振奋的美感。 ②参加正规会议或业务谈判时,服装的颜色则以庄重、素雅的色调为佳,可显得精明能干而又不失稳重矜持,与周围工作环境和气氛相适应。 ③居家休闲时,服装的颜色可以轻松活泼一些,式样则宽大随便些,可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服色季节协调法 服装的色彩应与季节协调: ①春天:要穿明快的色彩,黄色中含有粉红色、豆绿色或浅绿色等。 ②夏天:以素色为基调,给人以凉爽感。蓝色、浅灰色、白色、玉色、淡粉红等。 ③秋天:穿中性色彩,金黄色、
4、翠绿色、米色等。 ④冬天:穿深沉的色彩,黑色、藏青色、古铜色、深灰色等。 服色体型协调法 ①体型肥胖者:宜穿墨绿、深蓝、深黑等深色系列的服装,因为冷色和明度低的色彩有收缩感。颜色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三种颜色。线条宜简洁,最好是细长的直条纹衣服。 ②体型瘦小者:宜穿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因为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有膨胀的感觉。不宜穿深色或竖条图案的衣服,也不宜穿大红大绿等冷暖对比强烈的服装。 ③体型健美者:夏天最适合穿各种浅色的连衣裙,宜稍紧身,并缀以适量的饰物。 服色性格协调法 不同性格的人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格与色彩的协调: ①沉静内向者宜选用素净清淡的颜
5、色,以吻合其文静、淡泊的心境;活泼好动者,特别是年轻姑娘,宜选择颜色鲜艳或对比强烈的服装,以体现青春的朝气。 ②有时有意识地变换一下色彩也有掩短扬长之效,如过分好动的女性,可借助蓝色调或茶色调的服饰,增添文静的气质;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社交的女性,可试穿粉色、浅色调的服装,以增加活泼、亲切的韵味,而明度太低的深色服装会加重其沉重与不可亲近之感。 服装对比色搭配法 对比色是利用两种颜色的强烈反差而取得美感,常常被人选用。使用时要注意: ①上下衣裤色彩应有纯度与明度的区别。 ②两种颜色不能平分秋色,在面积上应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别。 服装邻近色搭配法 选择相近的邻色
6、作为服饰的搭配是一种技巧:一方面两种颜色在纯度和明度上要有区别;一方面又要把握好两种色彩的和谐,使之互相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一般邻近色的搭配有:黄与绿,黄与橙,红与紫。 服装的色彩可根据配色的规律来搭配,以达到整体色彩的和谐美。 ①全身色彩要有明确的基调。主要色彩应占较大的面积,相同的色彩可在不同部位出现。 ②全身服装色彩要深浅搭配,并要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 ③全身大面积的色彩一般不宜超过两种。如穿花连衣裙或花裙子时,背包与鞋的色彩,最好在裙子的颜色中选择,如果增加异色,会有凌乱的感觉。 ④服装上的点缀色应当鲜明、醒目、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用于各种
7、胸花、发夹、纱巾、徽章及附件上。 ⑤上衣和裙、裤的配色示例:淡琥珀—暗紫;淡红—浅紫;暗橙—靛青;灰黄—淡灰青;淡红—深青;暗绿—棕;中灰—润红;橄榄绿—褐;黄绿—润红;琥珀黄—紫;暗黄绿—绀青;灰黄—暗绿;浅灰—暗红;咖啡—绿;灰黄绿—黛赭;⑥万能搭配色:黑、白、金、银与任何色彩都能搭配。配白色,增加明快感;配黑色,平添稳重感;配金色,具有华丽感;配银色,则产生和谐感。白色的搭配原则 白色可以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还是得花一番心思。白色下装搭配条纹淡黄色的上衣,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