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ID:20252146

大小:1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_第1页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_第2页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_第3页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_第4页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三农 ”问题的焦点和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6~================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2、-------------------~6~================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6~================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

3、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6~================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推荐]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我国的“三农”问题说起来都带“农”字,但它却不是就“农”论“农”的简单问题。“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堪称世界之最,也是国内经济学界始终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之大,曾令人发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无解之叹。然而,要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世  纪腾飞,“三农”问题无

4、论如何是绕不开的。一、“三农”问题的焦点学术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论述林林总总,并由此提出各种破解“三农”问题的理论。鉴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笔者认为,应立体地看待“三农”问题,多视角地分析其问题的焦点所在。(一)“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新

5、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我国二元社会体制,是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结果使农村社会、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历史性地停滞不前,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拉越大。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外,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

6、以说,“三农”问题的根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目前的情况是,二元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二)“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因素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

7、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农业向财政提供的明税和暗税总量大于农业的财政投入量,农业始终处于财政净流出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8、----------~6~================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