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47460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9
《能源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韶关市铁路第一中学 汤望华 教材依据 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八节 教学流程 案例引→出学生讨论:能源危→机能源开发(环境问题)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能源。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能够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思维基本框架:发现问题(能源危机→)分析讨论(能源特点、能源形势→)解决问题(发现新能源、应用新能源→)思想道德教育(忧患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3.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大局观,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2)熟习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形式,能够思考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树立自觉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 怎样辨别一次、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方法 开放式讨论 教学器材 太阳能演示器、风车 教学环境 通风、采光的科技室或露天英语角 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成电能的其它能源--目前我国主要还是消耗化石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
3、近三、四十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也渐趋现代化,使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都折合成燃烧值为2.93×107焦/千克的标准煤计算(在1950年是26亿吨,1987年就是110多亿吨,估计到2000年要超过200亿吨)。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1953年全国能源消耗仅为0.54亿吨标准煤,到1992年已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增加了近20倍,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14~17亿吨标准煤,几乎接近20世纪初全世界1年能源消耗的总量。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 会不会引起"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
4、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煤和石油越采越少,人类可能要出现能源危机。 教师:怎么办?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有关能源的问题--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新课教学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教师: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么煤、石油、天然气等等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地下开采出来的。 教师:地下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的。 教师:对于这类型的能源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叫做一次能
5、源。 教师: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教室里点灯,工厂里开动机器都要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氢又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电能是由发电厂供给的;电能可由化学能、水能、风能甚至还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火电厂把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化成电能;水电站把水流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是由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所以叫做二次能源。 2.能源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形式。 引导学生分析得:(鼓励学
6、生参与讨论,适当引导,尽可能的提高积极性。) (1)国的能源比较丰富,但其分布很不均匀 (2)在一次性能源的构成中,煤炭仍然占有主要地位, (3)内陆和中西部城镇主要以煤和火电为主;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多正从使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能源。 (4)人均能源资源不足。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我国能源短缺,特别是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数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95t,世界平均值为209t,约是世界人均值的1/2;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3t,世界平均值为28t,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10。我国人均
7、能源消费量不足1.2吨标准煤,居世界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一半,仅占发达国家的1/5~1/10。其中人均消费650kg标准煤,是世界平均额的95%;人均消费石油相当145kg标准煤,为世界平均数的16.8%;人均消费天然气相当17.7kg标准煤,为世界平均数的3.9%;人均消费电力501.5kWh,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5)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突出存在着一低两高:即电能消费比例低,非商品生物能源消费量高,一次性商品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比重高。原煤消费达到75%,远高于26.2%的世界平均水平。 (6)是我国能源消费系数高,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工
8、业生产耗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