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

ID:20241309

大小:7.12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8-10-11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_第1页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_第2页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_第3页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_第4页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吴云锋第一节土传细菌病害一、主要类群植物细菌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又一大类重要的病害,其重要性仅次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防治方法与真菌病害的防治类似。近20年来,人们开始不断探索更加符合IPM理念的生物防治方法。土壤中存在大量习居的植物病原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传播,侵染植物,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重要的土传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等。1.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可危害44个科中的300多种植物,它引起的植物青枯病。由于土传病害用化学药物难以控制,加之化防易产生抗

2、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植物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由土壤土传,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各省市均有严重发生。茄科植物劳尔氏菌菌系复杂,寄主广泛,可侵染44个科数百种植物。细菌性枯萎病(BacterialWilt)黄瓜角斑病(AngularLeafSpot–FruitInfection)黄瓜角斑病(AngularLeafSpot–leavesInfection)青枯病引起的毁灭性发病植物茎叶

3、萎蔫下垂直至全部枯死,是世界上危害最大、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因此,青枯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植物青枯菌可侵染番茄、马铃薯、花生、甘薯、烟草、辣椒、茄子、生姜、草莓、香蕉以及一些贵重药材和花卉植物,数量仅次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至今尚没有有效的化学农药和其他防治办法。生物防治可作为解决土传病害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利用土壤添加剂防治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用植物青枯病菌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株防治烟草、番茄青枯病,细菌的脂多糖或细菌的胞外多糖诱导烟草、番茄抗青枯病。青枯菌菌系的组成:

4、青枯病菌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在寄主范围、致病力、生化型、血清型等细菌学特性上差异很大,因此增加了对此病害防治研究的难度。种以下分型。有两个亚分类系统已被国际所公认。一是按不同来源菌株对不同植物种类的致病性差异,将青枯菌划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Race)。60年代已命名4个小种:小种1号(可侵染茄科植物和其他科植物),小种2号(只侵染香蕉、大蕉和Heliconia),小种3号(只侵染马铃薯,偶尔侵染番茄和茄子),小种4号(只对姜致病力很强)。另一个亚分类系统是根据不同菌株对三种双糖(麦芽糖

5、、乳糖、和纤维二糖)和三种乙醇(甘露醇、山梨醇和卫矛醇)氧化产酸能力的差异将青枯菌化分为4个生化变种:生化变种1(不能氧化3种双糖和3种乙醇),生化变种2(只能氧化3种双糖,不能氧化3种乙醇),生化变种3(能氧化3种双糖和3三种乙醇),生化变种4(只能氧化3种乙醇,不能氧化3种双糖)。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的关系是这样的:生理小种1号中包含生化变种1、3和4。生理小种2号中包含生化变种1和3。生理小种3号中包含生化变种2。生理小种4号中包含生化变种4。但是,从桑树分离的一些菌株与以往确定菌系毒力不同,其对几种代表行茄科植物的致病力很弱

6、或不致病,而且它们具有氧化3种双糖和甘露醇的能力,因而鉴定为一种新菌系,命名为小种5号和生化变种5号。国内现在只发现小种1号和小种3号。小种1号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优势菌系,小种3号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优势菌系,对我国的马铃薯生产产生重大的威胁。对大量青枯菌的检测结果表明,青枯菌存在菌细单抗特异性,但目前还不能根据这种单抗特异性对青枯菌菌系间进行实质性的亲缘关系的亚分类和分群模式。青枯菌的致病机理:青枯菌通常可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引起发病。也能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位侵入。植物生长时在次生根的根冠和主根的表皮间形

7、成鞘,青枯菌能穿过这层鞘,侵入皮层细胞间隙生长,破坏细胞间中胶层,使细胞壁分离,变形,形成空腔,继而侵染,木质部薄壁组织使导管附近的小细胞受刺激形成侵填体,并移入侵填体,侵填体破裂后继被释放进入导管,并在导管内大量繁殖和快速传播扩张,从而引起植株萎蔫死亡。青枯菌在导管中生长时可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其影响和阻碍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特别是容易对叶柄结和小叶处较小孔径导管穿孔板造成堵塞。因而引起植株枯萎;同时,青枯菌还可以分泌于细胞外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如果胶酶类和纤维素酶类)其可能也在破坏导管组织。在胞外多糖、果糖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过程中

8、的作用,青枯菌在人工培养时还能分泌一些生长调节物质如IAA,CTK和Eth等,对植物死亡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克隆出了控制胞外多糖和脂多糖的基因簇epsA-D或ops-A-D,控制胞外多糖等表型转变的基因phcA。复合调节网络(Complexreg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