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7761
大小:6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1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念下的附带民事制度的设计和完善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Athesissubmittedto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和谐社会理念下的附带民事制度的设计和完善 汪建勋 【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提上议事日程,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共有三个条款,难以适应新情况、新要求。本文侧重于从救助被害人的角度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补偿制度、
2、刑事和解和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借鉴吸收外国做法,完善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利益做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强调对国家权益的保护,对刑事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附带民事赔偿难以兑现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分析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可行性,并就设计和完善被害人救助制度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提出建
3、议。 一、刑事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现状及成因 从目前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空判”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在内地法院还是沿海法院,无论是基层还是中高级法院,附带民事诉讼难以兑现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法制日报》报道,甘肃和宁夏审理的杀人、伤害等重特大刑事案件赔偿不足10%;广州市两级法院近3年来共收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案件1710件,虽执结1426件,但绝大部分以中止或终止执行的形式结案。附带民事赔偿兑现不了,既有地域的广泛性,也有问题的普遍性。该问题不仅为各级法院和法律界所关注,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显著提高,但由于国情复杂,南北东西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处在社会底层的无业,失业失地人员增加,财产性人身伤害犯罪居高不下,犯罪行为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是普遍的。但是,附带民事赔偿难以兑现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 (一)不能得到赔偿的受害人呈现增长趋势。一是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附带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二是附带民事案件审理的难度增加。刑事与民事同案,庭上审
5、,庭下调,工作量加大,复杂程度提高,延时结案多。因附带民事部分处理而使案件延期审理的占90%以上。三是刑事受害人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上世纪80年代,只要办案法官告知受害方被告人无赔偿能力,受害方比较容易接受放弃附带民事诉讼,而时下却几乎没有可能,有的甚至为赌一口气,明知是“空判”而不愿放弃诉权。 (二)遭受严重刑事犯罪侵害的受害人应获得的赔偿与实际结果悬殊太大。一是严重刑事犯罪一般都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爆炸、投毒、放火等有死亡或重伤残疾结果的犯罪,如果没有法定或酌定
6、情节,被告人将被判处重刑甚至死刑立即执行,客观上就形成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两难境地。二是严重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庭对经济赔偿的要求十分强烈。严重刑事犯罪对被害人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身体或生命的,同时也有物质的,而且这些损失甚至永远无法弥补。饱受精神和物质损失双重打击的被害人及其家庭,既需要惩罚犯罪人的精神安抚,更需要解决直接困难的经济援助,特别是有的被害人家庭因此重大变故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严重刑事犯罪与普通伤害犯罪案件相比,附带民事赔偿部分更难调解。一般伤害犯罪案件,由于犯
7、罪较轻,附带民事赔偿数额相对较低,只要工作做细做到家,达成调解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与此相反,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尽管也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且充分运用了延长审限的便利条件,但由于犯罪后果严重,被告人无赔偿能力与被害人要求赔偿的高数额悬殊,矛盾加剧,仇恨心理难平,工作难度加大。 (三)受害人追索经济赔偿无望上访缠诉加剧。被害人家庭面对亲人被杀害或被致严重伤残,附带民事赔偿落空,通常是把愤懑之心情转向司法机关,转向党委政府,由此引发大量的涉法涉诉信访。 (四)受害人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报复性犯罪时有
8、发生。有的受害人因人财两空而仇视加害人及其亲属,在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复仇心理驱使下,报复性犯罪时有发生。 二、刑事受害人附带民事追偿不能的原因分析 (一)重刑轻民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中,刑事为主,民事为辅;定罪量刑为主,民事赔偿为辅;被告人赔偿为主,被害人追偿为辅的思路占据刑事司法的主导地位,民事部分被“附带”的没有了位置,视为可有可无。虽然在现行刑事法律背景下,特别是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后,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平等保护刑事当事人合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