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

ID:20225912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_第1页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_第2页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_第3页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包昶厅(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0000)【摘要】胃经,全称足阳明胃经,归胃经的中药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祌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胃经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1]。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或两类药性层面,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2]。木文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归胃经中药之药性资料,探讨和分析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中药得药性与药理作用相结合,总结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分析归

2、胃经中药的作用机制,探讨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以供参考。【关键词】药性组合,归胃经中药,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36-02中医之胃,不同于丙医解剖学之胃。胃为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有“太仓”、“水谷气血之海”之称[2]。从中医针灸的角度看胃经,即足阳明胃经,乃十二经脉之一。木经一侧45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

3、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U、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木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1]。下面就来聊一聊归胃经中药的药性与药理作用特征。1•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归胃经中药;2.整理标准为方便整理与理解,将中药的大热、微热、大寒、微寒、微辛、微苦等统一为热、寒、辛、苦。以性-味-归经药性组合作为基木单位。例如,南沙参的性味与归经为甘,微寒,归肺、胃经,则南沙参应包含2种药性组合,分别是寒甘肺、寒甘胃[2】。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冇性-味-归经明确记载的共177味,对这177味中药药理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2.

4、整理方法3.1气、味特征总结与分析本文对其四气、五味进行统计分析,以每味中药的名称、四气、五味作为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利用Access的查询和编程功能得到归胃经中药的四气、五味比例分布特征[2】。3.2关联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的相关联系[3】:运用EnterpriseMiner板块(SAS8.2软件),对10个药性组合(寒苦胃、寒甘胃、寒辛胃、寒咸胃、热辛胃、温苦胃、温甘胃、平苦胃、平甘胃、平辛胃)进行10次关联规则分析[2],由于中药药理较复杂,本次单纯考虑药性与药理之间的关系,排除药理

5、之间的关系。3.结果4.1四气五味论,归胃经中药的分布药性以五味论,归胃经的苦味中药占29.30%,甘味中药占28.10%,辛味中药占27.20%,咸味中药占5.30%,涩味中药占4.10%,淡味中药占3.30%,酸味中药占2.90%。4.2归胃经药各药性组合的药理特征按照3.2关联分析,得到规则共161条,其中:2条寒苦胃中药与抗菌、抗肿瘤、免疫促进的药理作用相关度54.84;16条寒苦胃中药与抗菌、抗炎、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相关度51.61;3条寒咸胃与抗菌、抗氧化、降血压、免疫促进相关度50;3条寒咸胃与抗菌、强心相

6、关度50;3条寒咸胃与抗菌、抗缺氧相关度50;3条寒咸胃与抗菌、抗凝血相关度50;3条寒辛胃与抗菌、抗炎、抗病毒、降血压、镇痛的相关度60;3条寒辛胃与抗病毒、降血压、免疫促进、利尿相关度60;3条寒辛胃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的相关度60;3条寒辛胃与抗炎、抗病毒、降血压、解热的相关度60;3条寒辛胃与抗菌、抗病毒、降血压、保肝的相关度60;5条热辛胃与抗菌、抗炎、抗肿瘤、镇痛、保肝的相关度71.43;4条热辛胃与抗菌、抗炎、抗溃疡的相关度57.14;4条热辛胃与抗菌、抗炎、降血脂的相关度57.14;4条热辛胃

7、与抗菌、抗炎、降血压的相关度57.14;3条平苦胃与抗菌、镇静的相关度50;4条平甘胃与抗肿瘤、抗溃疡、镇痛的相关度57.14;4条平甘胃与抗炎、抗肿瘤相关度57.14;6条温苦胃与抗肿瘤、降血脂相关度50;4条温甘胃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免疫促进相关度57.14;8条温苦胃与抗菌、降血压相关度66.67;3条平苦胃与抗菌、降血压相关度50;4条温甘胃与抗菌、降血压相关度57.14;3条寒咸胃与抗菌、降血压相关度50;4条热辛胃与抗菌、降血压57.14;19条寒苦胃与抗菌、免疫促进相关度61.29;4条温甘胃与抗菌

8、、免疫促进相关度57.14;3条寒咸胃与抗菌、免疫促进相关度50;3条平辛胃与镇静、降血压相关度50;3条平苦胃与镇静、降血压相关度50;4条温甘胃与镇静、降血压相关度57.14。2.探讨由4.1结果可知,归胃经的中药苦味、甘胃、辛味较多,各占大约1/3,咸味、涩味、淡味、酸味较少。苦能泄、能燥,具泄热燥湿之效,适用胃热证;甘能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