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

ID:20210580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0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_第1页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_第2页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_第3页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_第4页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巴马效应”中国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孟秋尽管突然遭受胡德堡基地枪手事件和全美医保改革方案“过会”的困扰,奥巴马还是决定不改前约,原定于11月15日开始的访华之行一切照旧。  这位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明星”总统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访问了20个国家,为历任美国总统之最,在全世界赢得了大批的拥趸。  如同此前的历次出国访问一样,《华尔街日报》这样预测奥巴马的中国之行,“总统不太可能赢得(他国)实际的让步,也不会带回来具体的协议……但是,奥巴马先生可能会极度依赖他出色的口才和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

2、美国的影响力,同时维持与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的紧密经贸联系。”破例不破局  自尼克松以来,从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在自己任期的第一年访华。同为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甚至在自己任上第六年才开始访华之旅——他只有到了自己的第二任期,不再有连任负担之时,才敢于撇开一切政治压力前往中国。  奥巴马打破常规之旅,多少带有下赌注的意味在其中,赌的就是自己能够在北京收获政治果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选择议题,进行战术布局,就成了奥巴马访华的重要前戏。从9月份开始确认奥巴马访华以来,美国人先后在各种问题上造势,以便为奥巴马

3、赢得更多的政治筹码。  从克林顿时期开始,美国政府高官访华必谈四大话题:贸易、统一、人权和军事。从本次奥巴马访华的议题来看,除了贸易仍然是重头戏之外,其余的问题已经无足轻重。不过,这位美国总统虽然勇于破例访华,却仍然不敢脱离前任的既定模式,先后授意白宫方面表示要在访华之后接见达赖喇嘛,并亲自站出来声称中国既是战略伙伴,又是战略竞争者,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中国的批评者。转移“内忧”  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了罕见的“失业性复苏”。  一方面,美国失业率创造了26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是道琼斯指数上升,

4、美国经济在数字上实现了增长。在这种困局之下,奥巴马推行的一系列对华贸易政策,很难不让人觉得他有转移公众视线的嫌疑。  这里面除了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对华轮胎特保案之外,还有最近先后开始的对中国进口的油井钢管征税以及来自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  此外,他还老调重弹,再提人民币升值问题。10月24日,奥巴马致函美国纺织团体协会,提出中国“必须停止操控货币行为”。与奥巴马遥相呼应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公开要求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5、并将中国的货币政策称为“粗暴的货币政策”。  需要说明一点,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从布什政府处继承下来的中美贸易争端遗产,争执已经延续了将近10年。指望争端在朝夕之间解决,恐怕不现实。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格林认为:“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完全没有可以拿出来放在桌上(谈判)的东西。”美国也许会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作为交换,但对事实上已享有市场经济好处的中国,这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双方或许都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口惠而实不至”。无为即有为  不过,美国并非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话题。

6、事实上,只有在涉及到包括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合作、核不扩散等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议题上,中美两国的影响力,才会真正令各国为之侧目。  在这些问题上,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两国分别是现在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迫在眉睫,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哥本哈根峰会是否可以达成可以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最后协议。  但是,从奥巴马推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一事上遭遇的重重阻力来看,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一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具备可行

7、性的,是清洁能源合作。由于今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在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上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奥巴马访华可望落实这种共识。西方已经有许多媒体猜测,美国总统此行,有可能会就碳捕获技术和电动汽车两项环保及能源合作达成具体的协议。  核不扩散问题也将是奥巴马访华当中的重头戏。但是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太多的国际政治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以及协调。  指望奥巴马“破例”访华赢得很多层面上的破例,显然过于乐观。与其期待奥巴马签署一大堆协议和合同,不妨让全世界看到他的姿态。  在目前的状况之下,对奥巴马来说,最好

8、的策略或许应该是——无为即有为。美国对华政策关键词变迁  冷战时代:“遏制”  遏制,1947年7月由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乔治·凯南提出,指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别国发展的外交政策。冷战时代西方国家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克林顿时代:“接触性遏制”  接触性遏制,指加大对别国政治、经济等发展方向的影响,使其早日融入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内;并采取只做不说的低姿态,加紧构造潜伏性的战略遏制包围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